3.合理选择实验案例
物理实验虽然较多,但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对实验教学的接受效果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析,选择合适的实验案例进行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实验内容,之后教师则可逐步增加实验难度,并增设一些探究环节,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高中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在教学方面对物理教师提出了较高标准,要求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法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对物理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应用实验教学法,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红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2]徐赞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学物理:高中版,20xx,31(7):47-48.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作用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能很好地贯彻和落实,形成了物理实验不做、少做、简单做的现状。根据笔者在一线初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许多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与新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短缺,尤其是实验用品和实验仪器等十分缺乏。例如,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做的演示电路的串并联电路实验许多学校都不能做。此外,许多初中物理教师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应试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物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物理实验中,许多教师因为教学负担重和重视学生考试成绩,使物理实验不做或做得敷衍了事,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实验过程,难以达到相应的实验效果。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物理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学习的态度,有利于在新课改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演示,忽略了试验过程的创新和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没有注重引导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差异,往往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探讨物质运动规律,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客观地观察自然界中物理运动的规律,更能够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物理原理、追求物理奥秘的兴趣。在教学中及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学习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是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之一。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路径
1.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实验方式一直以来,初中物理实验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动手实践为辅,同时受到学校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等的限制,初中物理实验一直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缺陷,学生的旁观是有必要的,也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但许多物理现象和知识不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是难以真正体会的,而且学生长期处于旁观模式,久而久之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感觉变得模糊,使物理实验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改革物理实验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于物理实验教学大有裨益。创新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实验课程中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动手能力。
2.创新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传统的物理实验比较重视对物理规律和物理定律的验证、证实,而对探究性投入较少。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实施探究性物理实验,将物理定律和物理运动原理等结论通过实验的探究最终获得。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或物理教材中往往精心设计了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实验最终将获得的结论,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结论、实验步骤与教材、教师设计的实验步骤不符,往往被认为实验失败或实验效果不佳。学生参与这样的实验,最终只是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受到较多束缚,不能真正创新和思考,对于实验结论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创新的探究性实验方式就是要突破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步骤的束缚,解放学生思想,将学生的创新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实验的目标之一。例如,在初中物理实验“浮力的大小”这一实验时,笔者让学生思考试验用乒乓球在水中和水面受到浮力的大小是否不同?从而引发了学生对于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浮力的影响因素,对于浮力计算的公式也更加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