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背景的推动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减少传统贸易方式中的中间环节,通过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直接交易,农产品跨越国界、省界的大范围,适时商务联系,缩短了运输距离,快速抵达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1]。财政部、商务部近期公布了20xx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200个示范县名单,中央财政计划安排20亿专项资金进行对口扶持,发展当地农村电子商务[2]。截止到20xx年6月底,农村淘宝的发展涉及到17个省、63个县级服务中心、1803个村级服务站[3]。20xx年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78亿人,截至20xx年12月,农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7714万,比20xx年增加了2229万,年增长率高达40.6%[4]。淘宝村正在经历从点到面的跨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经济浪潮。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正在深刻改变中国农村的面貌。211个淘宝村、19个淘宝镇分布在10个省市,网店超过7万家,直接就业超过了28万[5]。
二、农村精英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农村电子商务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农村淘宝以及淘宝村为什么会得以发展?其发展有哪些推动力量?淘宝村在形成的过程中,关键性作用分析,见表1。20个淘宝村形成过程,如图1。大学生所起到关键作用的有4个村;村干部作为关键因素的有3个村,当地村民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有7个;由其他各种因素所到的关键因素有6个。在20个淘宝村的形成中,当地村民的模范带头作用所占的比重最大,占到了整个淘宝村的35%,村干部和大学生共占35%。在20个淘宝村的形成过程中,大学生、村干部和当地个别村民的模范带头作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共占到20个淘宝村的70%,而这里的大学生、村干部和个别村民文中称之为“农村精英”。
2.农村精英的概念
界定“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原意是“年收获中的最佳部分”,其转意是“经过挑选的合格者”[6]。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农村问题研究的深入,中国学者开始了对转型期不同农村精英进行了研究。金太军把农村社区精英分为掌握正式资源的体制内精英和掌握非正式资源的体制外精英。体制内精英主要是指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体制外精英主要是指宗族精英、宗派势力、宗教精英和经济乡绅(经济精英)[7]。吕世辰、胡玉霞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精英主要有:在村民中有威望的村干部,具有高中或中专及其以上文化的知识分子,率先富起来的农业专业户和乡镇企业家,大姓家族的元老[8]。贺雪峰在研究精英与村庄记忆同农村社区治理关系时认为,乡村精英就是在村庄中有着重大影响的人[9]。
3.农村精英的角色功能
首先分析农村政治精英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在这里的政治精英是指农村中的村长、村支书、村民组长等。这种熟人社会多是建立在血缘、地缘、业缘基础之上,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村落有利于凝聚村民,更好的发挥政治精英的带头作用。作为农村中的政治精英,尤其是村长和村支书,他们的素质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村子的发展。作为农村中的政治精英,他们手中掌握着更多的权力,决定着村子里的资源分配和财务支出。一方面他们主导、统筹、规划着农村建设的方向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处理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其次分析农村经济精英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作用。这里的农村经济精英主要是指农村私企老板、个体大户、种养能手等。农业发展方式主要是指实现农业发展的手段和方法,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农村经济精英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农村精英促使农村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迅速拓展。许多农村精英根据本村的发展优势承包山林,大规模的栽培生鲜水果并实现了栽培、采摘、销售的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既美化了环境又实现了利益;或利用半山区地形,发展规模化的养殖。
第二,农村精英促使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的转变。农村精英通过建立规模化的果园以及蔬菜基地,培养了一批懂农业技术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一些农村精英充当起专业经纪人的角色,成为买家和卖家之间沟通的桥梁,更好的代表了个体农户的利益。同时在农村精英的推动下,他们有了自己的协会,提高了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谈判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