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物理论文
4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3.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兴趣不大,学生实验效果不明显。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单一,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到了实验室后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无法下手,只能机械地重复老师所讲的过程,有的学生由于操作不当根本无法得到符合实际的实验数据,于是“造”数据成为了常见现象,加之老师的种种限制,使得学生做实验时“不敢越雷池半步”,做实验成了索然无味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教学就无法真正或规范地开展起来。以上这些现象都真实普遍地存在着,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管理的问题,有教师的问题,也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当前教育模式的问题,教育围着考试转,高考就是指挥棒,评价教育的最大甚至惟一参数变成了高考,学校和教师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更多地选择了妥协,使基础教育偏离了正常的方向。

  三、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出现一些怪异的现象不是偶然的,长期的应试教育和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是主要原因,但是作为教学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学校和教师肩负着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我们必须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现行的一些不当做法进行改变。

  1.学校应从制度和管理上加大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投入。学校领导应改变思路和管理,将实验教学当做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来抓,加大对实验教学的管理与资金投入,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配齐实验教学所必需的仪器与设备,制定实验教学的规章制度,要求理科教师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由教学管理部门监督实验教学的实施;可对坚持做实验的教师认定一定的工作量,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使得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用到实处,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还应将实验教学常态化,把实验设施与耗材管理纳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上来,确保资金投入。

  2.物理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努力改变现行的不当做法。

  (1)教师是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必须意识到科学探究与动手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这样,实验教学的功能就会得以发挥。

  (2)教师应改变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做法。机械的程式化操作,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做法,不但会挫伤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还会让实验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可以在实验前交代实验必要的注意事项以及学生需要为实验做的知识准备,然后,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对参与做实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将动手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进行搭配,发挥团队的力量,教师可以做巡视,只要没有遇到有可能会损毁器材的现象出现,就尽量不打断学生的实验活动。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有条件地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师应充分挖掘实验教学资源,使实验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物理实验活动不完全或者说不一定都在实验室进行,教师可以自制实验教具在课堂中做演示实验,也可以利用教材或资料中的一些小制作,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设计小实验来说明、验证和体会物理规律和概念。当然,这样的制作应先易后难,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方案并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的锻炼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和创新能力,其效果远胜于一两节课对规律与概念的枯燥而乏味的解释,同时,还可以拓展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空间。

  3.教育管理部门应努力使高考与新课程尽快接轨,改变目前高考对实验的考查方式。为了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体现高考的公平和公正,目前高考对实验的考查是以试题实验的形式出现,但这种导向性的作用是可怕的,在高考成绩仍是衡量学生、教师乃至一个学校最重要标准的今天,必然会出现笔者在前面所述的用实验试题的“题海”集训来作为物理实验备考手段的情况。如何让新课程的精神在高考中得到体现,让考试对实验的考查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新的举措,改变目前的这种局面呢?例如,可以采取像类似于外语高考口试或者中考物理实验加试的方法,将实验作为高考的考查科目,还可以将实验作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一个科目来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此外,高考在试题设计中可以多下功夫,尽量避免机械记忆和程式化的试题出现,让高考的考试功能朝有利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在中学阶段,学生处于思维最活跃、最具可塑性的阶段,实验活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与功能,改变目前的实验教学现状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