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如果该引文在引用材料中本身就是引用材料,需要在引文后的括号内先注明qtd. In即quoted in,然后注明该作家的姓和书籍的页码,如(qtd. in Chomsky 121 )。
间接引用的材料往往以脚注和尾注的方式说明材料的出处。在脚注和尾注中,注释的形式为:
①Davis, Robert Con, Schleifer, Ronald, ed.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C]. MA: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1998. 13-15.
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参考文献的序号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等,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如果参考文献较长需要换行,换行后悬挂缩进的第二行内容应与上一行文字中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对齐。
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应介于10-15部之间,英文参考书目在前,中文参考书目在后,以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类型以字母为标识,专著为[M],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为[A],论文集为[C],报纸文章为[N],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网上期刊为[J/OL],标志不明文献为[Z](详见样板)。一般按照下述格式书写。
英文参考书
基本格式为:
[序号] 作者姓名. 其他责任者(如编者译者).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书名用斜体,文章名用正体,所载杂志名用斜体,网络文献中的文章名和网址等均采用正体。
[1] 一个人撰写的著作: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
Swell, Arthur. Katherine Mansfield---A Critical Essay [M]. Auckland: Unicorn Press, 1936: 77-78.
[2] 两人撰写的著作:其中第二位作家姓名不用颠倒
Leech, G. and M. Short.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0-12.
[3] 三人及以上撰写的著作:只需要写出第一位作家姓名,其余用et al.表示
Chiu, Aman et al.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Z], 2nd ed. Shanghai: The Commercial Press, 1998: 86-88.
[4] 选集:主编用ed.表示
Warnar, Alan, ed. Advanced English [C].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02: 102-103.
[5] 译著:翻译用Trans.表示
Flaubert, Gustave. Madae Bovary [M]. Trans. Gerard Hopkins.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59: 36-38.
[6] 多人合著选集中的一篇文章
Halliday, Michael. 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 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 [A]. S. Chatman, ed. Literary Style: A Symposium [C].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1971: 45-47.
[7] 作家论文集中的一篇文章
Woolf, Virginia. A Terribly Sensitive Mind [A]. The Essays of Virginia Woolf [C], Vol. 4.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1994: 80-82.
[8] 学术刊物中的论文
Miller, Hillis J. and Jin Huimin. The Permanent Rhetorical Reading [J].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1. 2 (2001): 141-143.
[9] 网络文献
[序号]主要负责者. 题名[文献类别]. 发表或更新日期. 引用日期.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网上下载的文献应注明相关网页的网址,如:
Cotter, Sean. The Translator’s Humiliation: Venuti, Schleiermacher, and Lucian Blaga. 1 January 1995. 6 March 2008.
中文参考书
基本格式:
[1][序号] 著者. 书名 [M]. 其他责任者(如编者译者).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注意:中文参考文献同英文参考文献一样,全部使用半角状态的英文标点,文献标识英文字母、年代、页码统一使用Times New Roman,文献标识前空一格,标点后统一空一格, <网址除外>)
(1) 一人撰写的著作
王宁. 超越后现代主义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12-14.
(2) 两人撰写的著作
顾易生, 蒋凡.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92-93.
[2]译著、编著
拉曼•塞尔顿. 文学批评理论 [M]. 刘象愚, 陈永国等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77-79.
[3] 著作中的论文
瞿世镜.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理论 [A]. 论小说与小说家 [C].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16-18.
[4] 学术期刊中的论文
基本格式:
[序号] 作者. 题名 [J]. 刊名 卷号. 期号(出版年): 起止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