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新设计教育制度
据了解,很多好的理念由于家长不配合常常贯彻不下去,由于家长一味重视知识性教育,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卷土重来,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也屡禁不止。
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教育,但不懂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很多时候家长认为幼儿游戏玩耍是在瞎玩,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学点知识。因此,幼儿园应定期向家长开放——家长只有亲身参与教学,体会到游戏、玩耍的价值,才会转变观念,配合学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根本在于教育制度的改变,只要应试教育导向不变,“幼升小”考试存在,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很难真正改观。只有将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二年级合并、衔接,减轻幼儿学业负担,实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才能扭转幼教“小学化”趋向。
摘要: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但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早期教育的基本规律,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表现和危害,并根据多年幼儿园教育与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若干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也对一些幼儿园产生不良影响,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倾向[1],提前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纳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比如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这种教育强调知识的获得和技能强化训练[2]。由于规范幼儿园办园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给一些民办幼儿园的主办者提供了钻法律空子的机会。有些幼儿园园长办园宗旨不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而是以营利为目的,希望将幼儿的学习成果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幼儿园招生竞争力。另外,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幼儿教育的宗旨与意义,不懂幼教规律,反而错误地认为向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是正确的。还有许多家长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认为哪个幼儿园所学知识多,哪个幼儿园就好,这样社会舆论迫使一些幼儿园实施“小学化”的教学[3]。因此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既违背幼教规律,又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4]。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表现、现象的危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表现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用小学教育方式取代幼儿园教育方式的做法[4]。它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学规范、教学方法、价值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规律,进行“重复型教育”,极大地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1.教学环境“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办学条件不足就匆匆开园,没有独立的幼儿活动场地,或者户外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只有一些小学化的教室,不能满足幼儿基本游戏和运动的需要。
2.教学目标“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强调以知识技能强化训练为主,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良好习惯、积极的情感培养。不少幼儿园开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等,不仅给孩子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还要求家长检查,产生了不良后果。
3.教学课程“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在教学时,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使用小学教材,开设拼音、识字、写字、计算等教学内容,教材无图画,少趣味,通篇文字,同时减少了舞蹈、美术、游戏、户外等幼儿日常活动[1]。
4.教学方法“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采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课堂讲授,幼儿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开发幼儿想象力的自主探索,偏重知识灌输,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玩中学,学中玩”的天性,让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接受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略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5]。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幼儿教育的特点,没有使用具体形象的教具和视听资料,不注意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能产生求知欲望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