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加强培训。从各国轿车厂看,对授权经营者的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对授权经营者的技术培训,从销售技术、服务技术等方面对授权经营者进行培训,曰本丰田公司1974年在名古屋修建了一所研修中心,培训一定素质的推销员,并对各经销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每年约有15000人次的培训。另外,通用、福特、大众公司均非常重视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大大增加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有效地将渠道紧密地受控于生产企业,形成了企业的严密的`外部性,并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企业服务。用丰田公司的话就是形成了“拥有用户的经销商和拥有经销店的丰田公司”。
二、中国轿车营销管理
国内轿车制造商对营销网络的管理,很多是从国外母公司或技术引进公司处拷贝过来的,但是,由于涉及国内轿车市场的一些特殊性,拷贝开始走样,从而使得轿车营销网络出现混乱。目前国内轿车制造商销售管理的问题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营销管理方法和政策的原因而造成了轿车市场的混乱和轿车经销商的投机,并且激化了经销商和生产企业的矛盾,使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下降。
1.分销中心和区域中心的建设及现场区域经理。上汽销售总公司在全国逐渐建成24家分销中心,其本意是加强对地方经销商的管理,促进销售。神龙公司的区域中心(商务代表处)是神龙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区域管理中心,但是由于每个大区人员太少,尤其是缺少售后服务专业人员,使得工作跨度太大,而且由于管理职能不明确,各项任务都得通过武汉总部,从而导致与经销商的协调不畅,没有真正起到大区的管理职能。
另外,目前国内各轿车生产企业都专门设有现场的区域经理,专门进行现场巡回,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公司等。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现场经理由于无法现场解决问题,再加上现场经理与总部的协调问题,使得销售和服务网络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造成问题积压,从而增加对网络管理的难度。
2.对经销商的支持和考核。长期以来,生产企业对经销商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年终返利上,以销售量为经销商主要考核标准的返利制度,使得经销商不注重服务,只注重销售量,很多经销商以低价进行销售,多销多亏,他们往往指望销售总公司年度的巨额返利,从而将亏损拉平,一旦销售总公司不进行返利,那么大部分经销商将出现巨额的亏损,从而造成销售队伍流失和转入竞争对手的销售网络中。在经过销售管理政策的改变后,各企业销售渠道的亏损基本得以制止,但单车利润只有500?20xx元左右,远小于国外的销售网络的利润。
目前,认识到年底返利政策的弊端,国内各轿车制造商基本上已经全部取消了年底的返利政策,而采用综合指标考核后的小范围奖励。企业年度的综合考核中主要包括销售量、资金返回、信息反馈、硬件设施等。但是,其核心内容还是销售量和资金返回,对硬件设施的考核没有转变到规划和鼓励经销商进行投资,如神龙公司的奖励最主要考核指标是月度销售量计划完成、资金返回程度等。一汽大众的考核指标中,除了对销售量的考核外,还增加了对信息反馈的考核(主要指新车用户档案的反馈),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维修站将取消其销售佣金。这些政策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考核指标,但这种考核力度对于规范经销商的行为和发展方向还很不够。
在1999年,上汽销售总公司在学习德国大众对销售网络的管理方法后,推出了特许经销商制度和“三毛利”政策。上海汽车销售总公司通过品牌专营的思路,将传统的经销商改造为特许经销商,通过“三毛利”政策来推动经销商的改造。对特许经销商除了考虑销售毛利外,还根据其硬件投资情况和服务情况相应地给予投资毛利和服务毛利。虽然这套政策比较全面地对经销商的各项行为和投资进行了引导,但是,由于缺少细致的研究,推出了“三毛利”政策缺少其他管理政策的配套,将无法很好地牵制经销商,而且投机的经销商很快就会发现投机机会的存在。
3.对售后服务的管理。国内各轿车制造商均面临售后服务网络管理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供应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对零部件生产企业的配件外流无法控制,尤其是一些系统内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很多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没有经过主机厂的许可,直接将配件销售给维修企业,再加上假冒配件的冲击,售后服务维修站经营状况变差。目前,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神龙公司等企业的售后服务均面临上述的问题,从而也意味着对维修站的控制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