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讲座是幼儿教育杂志社张红主编所带来的,内容为《教育研究及其成果表达略说》,张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深度的教师,其在讲座中所表达的观点,以及对各个名人名言的引用,脱口而出,令人敬佩。张老师虽然在讲座表达的都是专业用语,比如“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我经过自己的理解,觉得内部效度指的就是这个课题在研究时的精确性,而外部效度指的就是这个课题的推广性。张老师非常赞成一线老师撰写教育叙事研究,认为其是记录教师教学生涯和成长历程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
六个讲座更多的都是从理论层面帮助我们进行了课题研究的“扫盲”,也有个别讲座结合了具体的实践操作。课题研究本都是大家作为薄弱之处,参加了这次培训,带给了我们新的启发和思考,起码思路更为清晰了,知道在课题研究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当然,想能进行一个好的课题研究,还是需要自己今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今年5月12日至22日我很荣幸地参加“广西首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活动,十天的时间非常有限,但这次活动给我的收获却是无限的。
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为期2天的全区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名师的教学展示,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听、评课。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导师的指导、引领。通过理论的培训学习,现场的教学观摩,还有自己的参与。因此,这十天来的学习,带给我的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喜悦的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一、怎样使教学更有效。
沈大安老师的《让阅读教学更有效》让我明白什么是有效教学,他举的一个真实例子使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他说有一个小学生因病段考后没多久就因病一直在家休息,结果期未时他语文还是考了80多分,这说明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智力因素的作用,但仅仅是这个原因吗?那么非智力因素呢?导致我们进行“无效教学”的原因有三:
(一)、没有明确“我们要到哪里去”(目标)以往我们的教学总是制定一个宏伟的目标,比如很多课都是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受制于此目标,教师“急、赶”结果不但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连课文都读不通、读不透。于是多数情况下教师便在教学手段及教学技术方面去挖,结果却是越挖越迷茫,有点走进死胡同的感觉。沈大安老师那句“把目标精细,环节粗放,不是奋教案,要关注学生,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让我释然,让我知道症结所在。
(二)、没有处理好“怎样到哪里去”(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是直奔主题还是细细体验?很多教师都知道要细细体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缺少那种从从容容教学的风范,没有考虑到学生看某一问题时的真实状态,过多地进行文本的讲解,结果是教师讲得慷慨激昂,直到下课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过程虚同摆设。沈老师的“慢慢读、细细想,我们会发现很多……”无疑是为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没有检查“我们有没有到那里”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教给了学生什么,我们的教学是有效的吗?上完每一节课,你对教学效果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你问过为什么吗?阻碍我们到达目标的原因何在?
二、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的几种方法。
柳州市教科所的廖先祥老师指导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几种方法。以我本人来说,在这之前我听别人的一节课虽然很认真地听,但我什么都抓,笔在笔记本上飞得不亦乐乎,但很多即时产生的思想火花却仍没来得及记下。廖老师说得没错,听课影响到教师的成长速度。不会听课,所以学不到别人的经验,多么努力地去学,进步仍是微乎其微。我记得当时廖老师问,进入现场,你看什么?是呀,听别人的一节课主要是看什么呢?如果什么都看我们只有一双眼,忙得过来吗?听课还真是一门高深学问,没有科学的方法确实行不通。廖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省时高效的课堂观察方法,有图形记录法、划号记录法、描述记录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