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15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想、类比、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等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善问。为此,应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地点拨、示范,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教给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在教学设计上,应多给学生一此探索、猜测的'空间,逐步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于创新源于问题,问题生于情境,要使学生能提出好的问题,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

  所谓数学情境,就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表现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对数学的热爱等。

  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本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离开了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欲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创新思维。

  数学情境的创设不要脱离课堂教学目标,要围绕既定的数学知识点,恰当处理“复杂的情境”。

  数学情境的创设要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

  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思维发展的实际。

  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与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数学情境的创设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三、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数学课应是活动课,通过多开展数学活动,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数学课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能交流地学习数学和学习数学地交流。其中后者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要内化数学语言,并学习用其反映自己的思考,将语言与思考逻辑地连接于数学世界,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应尽量创设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在小组数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方法等。课堂互动的成败,关键要看教师是否敢放手,是否会引导。首先教师要敢于放手。刚开始开展数学活动时,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探索,不知如何表达、交流,课堂秩序有时较混乱。但教师要把“眼光放长远些”。要敢于放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讨论、猜想。同时,要把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使课堂互动性更有效。要防止“放羊式”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活动。诚然,有时学生的探索与讨论很费时费力,甚至做无用功。这时教师要有耐心,并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导。启而不发时千万不能着急,乱了阵脚,更不能骂学生笨。注意点拨要适当,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学生才会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我在数学课上常采用“组内合作交流”和“组与组之间竞争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数学地表达,学会质疑,质疑教材,质疑同学,互问互答,鼓励学生超越老师。尽量多创设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合作交流,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类比、推断、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不仅在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更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不能越俎代疱。如在学《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时,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去调查本班或其他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视力情况、某科考试成绩,自已近三年来学习成绩的变化等等。然后让各小组绘成某种统计图。因为学生在学自己身边的事,在做自己的事,所以很感兴趣,做得也很快,学得也很轻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性越强,互动性越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越高,教师上课也越轻松。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多用手操作,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