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采用微课可以强化教学各环节
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来说,任何环节都可使用。当教师通过微课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强化微课在其环节中的应用。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其对将要讲解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此来提高他们对新章节中知识内容的认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微课的辅助讲解,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如教师讲解细胞物质输入与输出的时候,可采用视频的方式将细胞物质输入与输出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认识到细胞物质输入输出。而在课后巩固复习中,教师通过建立QQ群,可在群里与学生分享教学视频,这样学生就可在家进行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提高生物水平。
五、结束语
生物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可以实践生物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由此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伟平.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贾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考试周刊,2017,(72):171.
[3]陆林.谈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0):120.
[4]王玉婷.基于“闻道微课”平台下的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144.
[5]刘福城,肖安庆,李通风.微课小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58.
[6]许柑叶.乐学助教,提高教学有效性——微课在高一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6,(04):65.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分析生物校本课程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原则进行探讨。
为提升成效,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以生为本,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加强与其他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精选课外作业,巩固课程成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校本课程开发已成热点话题。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一些学校已开始尝试校本课程开发,以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课程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性。
本文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分析,以期对校本课程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一、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就课程间的联系而言,目前,包括江西、安徽、湖北等在内的省份,初中阶段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都是作为单独学科而存在的,各学科间的知识有时会被打乱,知识点较为分散;就生物课程的内部属性而言,生物学科内部的关联性不强,一些知识点会被人为地打乱,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而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加强各学科间、生物学科内部知识点的联系,将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在校本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构图中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校本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化学、物理等知识进行整理,让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
如针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相关知识内容,校本课程设计“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实验方案,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从生物学科知识出发,利用人体呼吸需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考虑;从化学学科角度出发,就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释;从物理学科中气体扩散的相关知识出发,加深对气体扩散的相关了解。
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加深了知识间的联系。
二、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选取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喜欢校本课程,其内容就应该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