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网具捕获的各体长段丰度对比情况如图3所示,捕获效率随体长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除9mm以上段之外,大网的捕获效率低于其他两种网具,且个体越小其捕获效率越低,其中大网对1~2mm个体的捕获效率与小网差异极显着(P<0.01),仅为小网的4.4%;捕获效率随着体长增大而升高,与其他两种网具的差异逐渐缩小并在9mm以上段与WP-2网基本持平。WP-2网的捕获效率高于大网,但对体长1~4mm个体的捕获效率低于小网,在差距最大的1~2mm段仅为小网的44.7%;对1~4mm个体的捕获效率随体型增大而升高,在4~8mm段稍低于小网。小网对1~9mm段的捕获效率始终高于其他两种网具,特别是在1~4mm段优势最明显;对9mm以上个体的捕获效率出现偏低的迹象,约为其他两种网具的80%.
4讨论
从总丰度来看,捕获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小网、WP-2网和大网,小孔径网具捕获效率更高。以往的研究中也有相似的结果,例如:Pitois等[9]在北海的Dove长期监测站的研究表明,箭虫(Sagittaspp.,平均头宽394.5μm)在用网孔60μm的浮游生物网采样品中占优势,而在使用网孔200μm及以上网采的样品中从未成为优势种类;Riccardi[10]在威尼斯泻湖的研究表明,网孔200μm的网具相比80μm网具会漏采73.2%的.毛箭虫(S.setosa,平均体长2.591mm)个体。
强壮箭虫总丰度的差异是各体长段丰度差异总和的体现,各体长组丰度差异是由箭虫最大体宽与网孔最大宽度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强壮箭虫身体宽度最大的部位依次为侧鳍、尾鳍和头部,虽然侧鳍和尾鳍宽度大于头部,但由于身体和鳍质地柔软,受机械压力作用很容易弯曲变形,因此选择头宽代表最大体宽。当箭虫的头宽小于网孔对角线长度(网孔最大宽度)时可能发生漏采,导致捕获效率降低。大网、WP-2网和小网网孔对角线长度分别为714μm、283μm和109μm.根据头宽-体长回归方程,头宽为714μm、283μm和109μm时箭虫的体长分别为11.9mm、4.5mm和1.6mm.因此,理论上体长1~9mm和部分9mm以上的个体可能漏过大网,WP-2网可能漏过1~4mm和部分4~5mm的个体,小网可以漏过部分2mm以下的个体。由图3可见,大网对体长1~9mm的强壮箭虫确实存在漏采,WP-2网理论上可漏过的部分与实际漏采最严重的范围也基本一致。小网是否漏采了体长2mm以下的个体以后可尝试采用更小网孔径的网具加以验证。
由图3知,对体长1~9mm的强壮箭虫而言,网孔越小捕获效率越高,体长越小捕获效率的差异越大;随着体长逐渐增大至9mm,3种网具的捕获效率差异缩小。对于体长9mm以上的强壮箭虫,大网和WP-2网的捕获效率基本持平,而小网的捕获效率出现低于其他两种网具的迹象。由于体长大于9mm的个体数量较少,各网型间丰度差距不大,尚不能在统计学上判定小网的捕获效率确实低于其他两种网具。相似地,Makabe等[11]在南大洋Lützow-Holm湾捕获的毛颚类平均体长超过10mm,用网孔60μm网捕获的毛颚类丰度却比100μm网的低了10%.出现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是:小孔径网网孔小,底表拖网过程中会在网口前方产生较强的水流扰动,更容易警示毛颚类避网;且小孔径网网口面积小,体型大的毛颚类运动能力强。两种因素均可增加大个体强壮箭虫对小孔径网的避网成功率,导致小孔径网的捕获效率下降。这一假设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此外,由图3还可以看出,箭虫的体长频度分布情况与网型有关。小网和WP-2网的特征基本相似,即体长1~5mm部分频度高,约占总丰度的75%,在2~3mm段达到峰值,约为总丰度的22%.这是由于本文采样期间(11月)正处于渤海强壮箭虫的繁殖期[15],幼体大量出现所致。大网样品中体长3~8mm部分频度高,约占总丰度的78%,峰值不明显,体长频度分布显然与真实情况不符。以往使用大网进行的强壮箭虫种群动力学研究[16]很可能低估了繁殖季节强壮箭虫幼体的丰度,造成体长频度分布结果失真,依据丰度推算生物量等数据也会产生偏差。根据Uye[17]建立的强壮箭虫干重生物量与体长关系的线性方程,结合各体长段的丰度数据,估算单位水体中1~9mm强壮箭虫的总干重生物量,小网的结果约为WP-2网的1.2倍、大网的1.6倍。
事实证明,不同的采样网具在性能上各有优劣,在功能上互为补充[1,18].小网对小个体强壮箭虫的捕获效率高,但不利于采集大个体;其他两种网具对小个体的捕获效率虽不如小网,但适合采集大个体。
建议在强壮箭虫的繁殖季节使用小网采样,作为其他网具样品的必要补充,为强壮箭虫种群动力学研究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