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形态与血液中的不同,由于受尿液留取时间的长短、尿液ph值的不同、尿液比重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态多不完整,也不典型,有的仅留下细胞的碎片或残影。再则,由于医务人员专业知识背景和被检测对象的定位性,茶水里的微粒、尘埃、茶碱结晶、茶叶碎屑及植物细胞等成分,均可能造成检验人员以尿液成分作判断。针对"茶水发炎"事件,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在北京协和医院等全国92家三级甲等医院分别做了同样盲测实验:用茶水做尿常规化验。结果显示:在136份报告单中,检出"阳性"项目的报告单为127份,占总数的93.4%。可见,并不存在医务人员主观的故意行为。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还不高。"茶水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我们以前对检验界以外的人群宣传检验专业知识太少,许多人并不知道标本信息对于检验至关重要。病人信息、标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检验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比如说性别、年龄和生理状态就在检验结果的判断上显得比较关键:男性和女性的检验指标本来就不同;在不同的生理周期,检验结果也可能不同;且有些指标对于年轻人和老年人来说,即便检验结果一样,但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解释。若把血清当作尿液分析,结果也会令人吃惊。所以,病人必须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大致包括性别、年龄、女性还有月经周期的时间等),和正确的标本信息。既往也有医院碰到过类似"茶水事件"的例子,如有人用不同的名字在同一家医院做同一项检验,然后对结果的差异性质疑;或在送检的标本中人为加入异常成分。因此,"茶水事件"关键就在于送检的人不知道提供了虚假信息对检验的误导作用。即使检验人员非常重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但这样还是不够的,要让检验科以外的人员了解医学检验,才不至于发生"茶叶水发炎"的类似事件。
其次,检验科应强调与临床的沟通和交流
"茶水发炎"事件凸显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检验界与社会、与老百姓乃至与我们临床的同行们的宣传、交流、沟通不够。我们理应反省。
1、近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了检验医学的飞速进步。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纽带和桥梁的检验医学学科,在近二三十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与完善,它在临床医学中所起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疾病本质和过程的透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相关检验医学方面的确切信息。临床医生申请一个或一组检验项目,不外乎要求提供对疾病诊断的信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其发展的信息;监测疾病进程的信息;对治疗的反映提供指导的信息;掌握药物浓度的信息;并发症和副作用监测的信息;对筛选病例─职业病、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危险人群、流行病区疾病普查的信息;或者为今后判断健康状态或病情进展建立一个基础值的信息;等等。
2、作为医技科室的检验科,我们十分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现代检验科的三大工作目标,一是提供可靠的数据,二是提供充分的检验项目,三是提供临床咨询。三大工作目标中,检验质量则是我们检验科工作的重中之重!
3、我们也知道,检验科肩负着为临床服务的重要使命。为了向临床提供正确、及时有用的信息,我们在不断地努力。外界对检验科的质量管理程序和检验科的报告发放程序不甚了解甚至误解。实际上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医院检验科即从国外引进检验质量控制制度。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全面的既有理论,也有实践。严谨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1)理论
①测定值(真值、近似值、平均值)
②实验误差(总误差;系统误差—不准确度;随机误差—不精密度;过失误差;允许误差)
③方法学问题(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常规方法;可溯源性;特异性、准确度和灵敏度)
(2)实践
①室内质控(主要是控制精密度)分析前质控—医生申请检验;病人准备;标本采集与运送。分析中质控—基础条件:人员素质;仪器校准;方法选择;试剂匹配质控措施:质控品;质控图;质控规则;失控处理分析后质控—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