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创作理念。作者笔下的这种人文性与作者的创作理念是分不开的:“当下的青少年文学阅读中,有太多的浅薄搞笑,太多的轻歌曼语,太多的做作呻吟。这种阅读中的贫血,缺少的是滋养人性的厚重,潜入历史的深邃,激荡血肉的永恒!真正的成长无法回避苦难与乡土,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告别贫血阅读,领悟厚重人生,感悟沉重与命运。”
我国儿童文学的不足之处
(一)脱离当代儿童生活,过于写实,缺少娱乐性
李有干先生的《大芦荡》可谓是近些年我国儿童文学中的一部巨著,对于这本有着优厚人文情怀和地域特色以及特殊时代背景的作品,专业人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有人称它为儿童文学中的《白鹿原》。但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就是,这部书“叫好不叫座”,尽管这部著作在第22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评选中荣获高于一等奖的“大奖”。但从发行量和现今青少年对此书的熟悉程度来看,还是不尽如人意。与《哈利波特》等西方儿童读物的影响力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故事背景与现代青少年的生活背景差异很大。当时人物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是现代儿童所不熟悉的。文中的老牛、芦苇、耕种、茅屋也是孩子们所不了解的,虽然小说一时间会以新奇的视角给予孩子们一定的冲击,但随着故事的推移,“为了生活让女儿去当尼姑;在饿肚子的情况下不肯吃一粒不属于自己的粮食”,等等。这些情况,是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而且,大量唯美的语言描写,对于青少年来讲并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吸引住他们的眼球。小说总体来说,过于写实,缺少了现当代少年儿童所喜欢的趣味性和幽默性。作品内容太过沉重,时代背景太过久远,缺少娱乐性。虽然这部作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但如果想拥有市场,还是需要与现代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契合。
(二)想象力不足
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近些年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乏有畅销书问世。对比西方儿童读物,可看出我国儿童文学普遍存在缺少想象力、缺少趣味性的特点。长期以来,我国儿童文学中,唯美、细腻的读物不在少数,但像奥特曼、超人之类的富有想象力的、具有超能力的人物形象几乎空白。青少年处于充满幻想、充满好奇的年龄段,如果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呆板、说教性太强,缺乏想象力,缺乏时代特征,那么孩子必然不喜欢。
(三)中国儿童文学不是“儿童本位”
周作人先生早在“五四”时期就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可惜的是,我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似乎并没有遵循这一理论前行。对于青少年类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更接近成人,经常出现一些“小大人”的语言,而榜样类的人物形象在儿童文学中依然占据主导。实际上,孩子的世界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孩子们的恶作剧、小动作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而“成人本位”的儿童形象,只能让孩子们感觉故事的主人公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
结语
李有干先生的《大芦荡》是近些年儿童文学界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这部作品获得了国内多种奖项和殊荣。但尽管如此,《大芦荡》还是无法进入畅销书行列。在孩子们的眼中,这部充满人文情怀的著作所产生的吸引力,还是无法和充满魔幻色彩的《指环王》《蜘蛛侠》《哈利波特》相比的。由此,可折射出我国儿童文学所处的尴尬地位。有口碑无市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文学既需要具有独特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时也应考虑是否畅销,是否符合儿童所追逐的通俗性、趣味性的特点。发挥我国儿童文学的优点,批判地学习国外儿童文学优点,将两者相结合,方能创作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深入儿童心灵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