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律动的体验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律动的体验要以学生为主体,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就算是律动的设计很贴切,教师也能够将动作示范的非常到位,但是,学生一直是处于观众的角色,自始至终都是老师一个人律动,学生只是简单的观看欣赏,也不符合体态律动学习的本意。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理解艺术的能力。教师做得再好,示范动作再到位,也不能够代替学生的亲身感受。学生只有亲身体验,音乐才能够从心中流淌。只有亲身体验,将自己的身体融入音乐之中,美好的音乐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这才是体态律动的最终追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单单让学生眼睛和大脑参与体态律动教学,更要让他们用身体参与,这才是体态律动应用的重点。另外,体态律动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深入的体验、要在运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青春舞曲》这一课的学习时,基本上由学生独自随旋律完成填词的,老师几乎没有教唱一句歌词。教师教的轻松愉悦、学生也学得主动积极。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是因为《青春舞曲》的歌曲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诠释了学生的心声,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这种情境与立意之美,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非常深刻。同时,优美的曲调和动听的歌词,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百唱不厌、百听不厌,这种美磁般的音韵和曲调,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四、结语
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有效运用“体态律动”,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轻松愉悦地感受音乐作品,体味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方式,律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与学生生理和心理和谐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吴琼茜.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微探[J].新课程(上),2013,(10).
[3]马丽.让身体和歌声一起飞翔———浅谈音乐中的律动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07).
[4]许英.浅谈“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1,(10).
[5]袁惠琴.达尔克罗兹启迪了我的歌曲教学———体态律动与歌曲教学实践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