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于染料污水的处理研究大多集中于真菌体对染料的生物降解研究,尤其是以黄孢原毛平革菌为多,而对降解作用的前序阶段——吸附作用往往关注不多。而与生物降解相比,降解过程中往往生成有毒性的中问产物(如苯胺),影响染料的后续生化降解,而生物吸附法可循环多次使用生物吸附具有脱色速度快,同时对染料具吸附广谱性,不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而且还有可能为含染料废水的大规模处理和回收提供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等优点。因此近几年,国外许多研究者正尝试微生物生物吸附剂的开发研究,所用的微生物有细菌、酵母菌、真菌、藻类和活性污泥等,目前研究较多的重金属生物吸附剂有酿酒酵母、黑曲霉、根霉、小球藻等[11],如1999年,李清彪等[12]通过控制黄孢展齿革菌菌丝球的培养条件吸附水溶液中的铅离子,吸附率达95%,而研究染料生物吸附剂的文献很少。
由于真菌对染料吸附具有较高的广谱性,吸附染料后的菌丝球在停止搅拌后迅速沉入水底而极易固液分离,废水中染料可以被快速去除而排放或进入后续处理,使真菌吸附剂用于大水量含染料废水处理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外对霉菌吸附染料的研究较多,我国在青霉菌吸附染料的特性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2007年,倪建国、李蒙英等[12]人对绿曲霉进行了吸附脱色研究发现,在16℃~36℃下,绿曲霉对活性黄M-3RE的去除率在95.1%~97.9%之间,但其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脱色,因而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
对于白腐真菌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自从1980年,Eaton D.报道了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ososporium和Tinctopotia sp. 对含木质素的纸浆和造纸废水的生物脱色[14],便开始了白腐真菌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但后续研究大多是集中在对染料降解脱色上,而于染料吸附脱色的研究较少,在我国更是很少且大多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同时目前,由于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与其他染料相比,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结构复杂、水溶性较差的特点,因此其染色废水的脱色就变得更加困难,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15]。
染料大部分为人工合成的芳香烃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具有色度高、难生物降解、毒性大等特点,是危害环境极大的一类工业废水[16]。
近年来,染料废水的处理有大量物理化学的方法,处理后的废水基本上都能达标排放,但仍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不能为环境所分解。传统的生物法虽可以解决部分上述问题且运行费用低、处理量较大,但可生化性差,不能被生物完全降解,生成的中间产物结构复杂、具有毒性或致癌性,从而使其处理染料废水效果不佳。
目前关于处理染料的研究大部分都趋向于利用活菌的吸附来处理染料,并且一般只能在灭菌条件下进行,因而极大地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而白腐真菌的菌丝球则能在开放体系对染料进行吸附,且采用此类菌体的菌丝球不会出现白腐真菌降解染料的过程中产生较多死亡白腐真菌菌体的情况[17],同时由于白腐真菌还能降解木质纤维素,并且可产生非专一性的酶系,对许多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也有一定作用,可用于处理造纸污水、重金属废水等,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因而对其的研究目前仍主要集中于生物降解脱色,而对生物吸附脱色却报道的很少。
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实验首次提出并设计出了利用粗毛栓菌的菌丝球来吸附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的方法:在灭菌条件下,利用菌丝球来吸附处理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从而达到治理染料污水的目的,并更加接近于自然状态下的情况,从而为它的实际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粗毛栓菌(T. gallic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高产漆酶的白腐真,在本实验中吸附染料后的其菌丝球还能经解析后还能多次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利用价值。
3、预期研究结果
3.1 确定粗毛栓菌菌丝球对染料吸附的最佳条件
通过研究找出粗毛栓菌菌丝球对染料吸附的最佳条件的最佳pH、温度、染料浓度以及吸附时间。
3.2 初步探索出粗毛栓菌菌丝球对染料吸附的机制
4、论文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09.4-2009.5,粗毛栓菌的活化及扩大培养;
第二阶段:2009.5-2009.6,制备粗毛栓菌菌丝球;撰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报告答辩。 第三阶段:2009.6-2009.7,粗毛栓菌菌丝球对直接染料和阳离子的染料吸附机制研究; 第四阶段:2009.7-2009.8,在不同pH、温度、染料浓度等条件下粗毛栓菌菌丝球对染料的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