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开题报告
2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4.对于非正式金融监管的各种制度设计,其前提离不开法律对非正式金融的适度承认。而现有非正式金融的立法规定极其不完备,对各种非正式金融组织的规定过于粗疏,在规制实践中,司法机构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法律规范也多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性文件为主,这种法律规制现状无法调整非正式金融异化发展的现实。为此,部分地区通过地方司法“试错”的方式对非正式金融的不断创新加以体现,例如浙江省的高级人民法院,甚至是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一系列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司法性文件,作为处理非正式金融纠纷的规范性文件。但是对于这种先行先试,要有一定边界的限制,需要处理好与立法、地方行政的关系。

  综上所述,对于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规制,是一个综合规制的体系,既需要立法的确认,同时需要行政监管部门的维护,以及司法部门的最后保障。从广义上而言,应该是在尊重非正式金融固有特性与契约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做到事前监测、事中监管、事后保障的全方位的非正式金融规制体系。

  本文的研究尚有未尽事宜,譬如对非正式金融具体行为的规制论证,尤其是实证方法的运用,在文章中尚有所欠缺,虽则笔者在近两年多时间里几赴浙江省的温州市、丽水市、宁波慈溪市,江苏省的南通市、无锡市,山西省的临汾市等地市,就民间借贷问题进行调研,但仍囿于调研范围及深度,不能充分就文中相关观点进行论证,也不能完全确定自己提出的规制路径是否能够在非正式金融活动中得到完全验证,然而,对于源自于民间的非正式金融,笔者能够确定的是全文是基于大量实地调研收集的资料所进行的思考与写作,而且会继续这一本土化的“草根学问”。

  五、论文提纲

  目录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意义

  三、非正式金融研究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非正式金融及其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分析

  第一节非正式金融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一、非正式金融概念的厘清

  二、非正式金融类型的界定

  三、非正式金融的特性分析

  第二节非正式金融生成逻辑分析

  一、二元金融结构与政府“父爱主义”

  二、非正式金融:金融抑制政策使然

  三、非正式金融:制度动因

  四、非正式金融:交易成本分析

  五、非正式金融:有利于竞争政策优化

  六、非正式金融:个人与企业的选择

  第三节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分析

  一、政治学基础:公共利益理论

  二、经济学基础:金融脆弱性理论

  三、法经济学基础:法律制度的普适性准则和制度的供给需求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现实需求--我国非正式金融法律

  规制的发展历程及其问题

  第一节我国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发展历程

  一、1949-1978年:从提倡私人借贷到绝对禁止

  二、1978年-1995年:适度宽松,但仍对非正式金融进行抑制的时期76

  三、1995-20xx年:非正式金融的严格管制期

  四、20xx-2010年:虽有限制但法律开始松动

  五、20xx年至今:进一步放宽非正式金融管制

  第二节我国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的现状

  一、非正式金融的法律地位

  二、对非正式金融采取的管制措施与管制主体

  三、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我国非正式金融现有法律规制的缺陷

  一、管制强度高、绩效低

  二、金融管制理念的偏差

  三、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体系的不健全

  本章小结

  第三章境外非正式金融发展与法律规制实践及其启示

  第一节发达国家非正式金融发展、法律规制实践及其启示

  一、美国非正式金融向正式金融的成功转型:社区银行

  二、充分尊重合作制本色的合作金融法制典范:德国

  三、日本轮转基金组织的成功转型:无尽→联合股份公司→互助银行→一般性商业银行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规制实践与启示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