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财务管理
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2.价值链会计的假设

  与传统会计假设相比,价值链会计假设在如下一些方面有所创新。

  (1)会计主体假设。价值链会计将管理视角拓展到外部价值链,并将外部价值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视为一个价值链联盟,通过分析价值链联盟整体的价值增值情况来做出优化外部价值链的决策,以实现“多贏”,因此,价值链会计主体也随之拓展到价值链联盟。但价值链会计主体并非单一的价值链联盟,因为分析价值链联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核心企业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所以,价值链会计主体应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会计主体,第一层次是核心企业,第二层次是价值链联盟。价值链联盟主体是一种虚拟意义上的主体,但并非虚构的主体,因为这一主体虽然不具备确定的实体,但通过从价值链联盟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联盟企业之间的协调情况、合作情况和价值增值情况,将会实实在在地影响企业的决策制定。

  (2)计量单位假设。作为一种主要服务于企业决策的管理活动,价值链会计将一切有助于决策的信息纳入会计核算与分析体系,这其中包括了不能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价值链会计理伦柩杂研究短论的信息,如产品开发时间的减少、客户满意度、供货及时率等,这些非财务性因素不能用财务数据来表达,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相反,管理人员必须时刻关注这些非财务性因素。价值链会计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是建立企业范围内的、具有及时性和共享性的信息系统,这一信息系统包含大型数据库,并具备强大的信息分类与整理的功能,从而使得货币化信息和非货币化信息可以同时并存。

  (3)会计分期假设。价值链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实时评价,也即要以最快的速度揭示价值创造的过程,并对细分的价值链条各项价值活动作出评判(綦好东、杨志强,2004)。价值链会计的生命力正在于为决策制定提供这种实时的信息,会计信息的呈报模式已由传统的年报、季报和月报转化为实时呈报,从这一角度来说,价值链会计模式下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会计分期问题。

  3.价值链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传统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存在一个“悖论”,即不能同时获得最大化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它们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产生这一“悖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会计的计量模式是一维的,对于同一会计事项,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之间只能取其一。而人们对于公允价值的不信任感致使会计信息严重不相关,财务报告正在加速地丧失其作用(Wallman,1996)。而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的价值链会计通过采用多维计量方式,将彻底消除这一“悖论”,可靠性和相关性将实现统一。这种多维计量方式将产生多维的会计信息,综合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增值情况。对于价值链会计报告的六大要素而言,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负债、收人和费用将推导出可靠性强的价值增值信息和企业价值信息;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等要素将推导出相关性强的价值增值信息和企业价值信息。

  4.价值链会计的原则

  从价值链会计的目标和假设可以推导出价值链会计的原则,用以指导价值链会计运行机制的设定与实施。

  (1)以价值增值管理为中心的原则。价值链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获得最大的价值增值服务,价值增值观念贯穿于价值链会计管理过程的始终,因此,以价值增值管理为中心是价值链会计的首要原则,所有的会计管理程序和方法都应围绕如何使企业获得最大的价值增值来展开。对于不同的价值链会计主体,价值增值管理的重心各有不同。从价值链联盟这一主体的角度而言,价值增值管理的重心在于如何通过协调联盟内各成员之间的价值链,以实现“共赢”;从核心企业这一主体的角度而言,价值增值管理的重心在于如何优化内部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消除不增值活动,以实现企业整体的价值增值最大化。实施价值增值管理的前提是将企业的所有价值活动划分为不同的价值增值单元,所谓价值增值单元是指那些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价值增值活动集合体。通过划分价值增值单元,企业能够明确价值增值的来源与特征,从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实时控制原则。为了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需要对内部价值链进行优化、对外部价值链加以协调,而这种优化与协调则需要通过实时控制来完成。实时控制原则是指以信息系统为依托,通过设置控制点,实时地对偏离价值增值预算的价值增值活动加以控制。实时控制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一种管理思想,在价值链会计管理的全过程中都应该贯彻这种思想,进而指导会计管理工作按既定目标运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