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财务管理
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三)复合型专门人才缺乏

  管理型会计软件从设计到应用需要多学科有机结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核算软件的专业性、规范性、政策性非常强,其开发设计不同于一般软件,需要以精通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为主,配以软件设计开发专门人才,才能设计出满足会计核算基本要求,符合会计运行基本规则的专业软件。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人员需要在会计核算软件的基础上,懂得企业经营之道,熟知企业管理必需的各种决策指标,精通各种决策方法和管理理念。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也是一门高深学问,静态的指标和数据只是一个方面,对动态过程的理解,对数据的加工提炼和正确解读,都需要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有效支撑才能发挥管理型会计软件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专业划分过细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企业又急功近利,很少自己培养专门人才,大都奉行“拿来主义”,造成今天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缺乏的现状,阻碍了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

  (四)企业重“硬件”配置,轻“软件”建设

  管理型会计软件说到底只是一个管理工具,应用管理软件是强化企业管理的必备手段,但它并不会解决企业管理的所有问题。有些企业觉得自己资金利用率不高,成本控制失效,管理效率低下,于是配置高规格的管理软件,招聘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整理相关数据,“硬件”配置积极。一段时期后,发现成效并不明显,管理效率没见提高,想当然地认为管理软件不行,或者相关人员水平不高。究其原因,可能与企业重“硬件”配置、轻“软件”建设有关。购买软件,聘请专门人才,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管理软件发现的问题能不能及时解决,整理的数据能不能有效利用,形成的结论是否遵照执行,定量分析的科学性是否依然让位于个别管理者的定性决策,有没有相关制度让管理型会计软件发挥其作用,这些工作往往没有受到企业的重视,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效用也就无从发挥。

  三、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推进对策

  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到现在,一方面普及推广迅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常规化管理决策信息;另一方面,要想靠管理型会计软件处理更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提供更多非程序化决策的深加工信息,需要对软件结构进行重构,进行全方位升级,并配以相应的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以推进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

  (一)重构软件结构体系,改善软件服务能力

  现有管理型会计软件以核算型会计软件为基础,以核算型会计软件的业务流程为基本处理流程,基于核算型会计软件所提供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数量分析和功能拓展,这种结构体系受到诸多局限,注定管理型会计软件存在先天不足。管理型会计软件应该是比核算型会计软件功能结构和处理逻辑更复杂,管理为主、核算为辅的综合性软件。其开发设计应该摒弃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处理逻辑,以管理型会计软件的主要业务流程(管理、分析、预测、决策、控制)为主线,整合企业内、外部两方面的数据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软件的数据流程分析和逻辑结构设计,重新考虑软件的主要数据源及其数据结构关系,形成管理型软件全新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这样才能突破核算型会计软件的一些固有枷锁。以核算为主兼备管理功能和以管理为主兼顾核算是有层次差距的,这也是国内管理软件(包括ERP软件)与国外大型管理软件的差距,必须通过结构体系的重新设计,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二)重视二次开发,提高软件专用性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早期,企业各自为政开发自己的会计软件,软件的专用性很强,设计人员储备充分。可随着商品化软件的发展,其软件符合财政部门的基本规范要求,且功能较完善,安全稳定性高,用户界面友好,易于使用和维护。这种状况提高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水平,推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但也加大了企业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依赖性,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动力。当商品化软件过度强调其通用性,以满足大众化需求时,却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需求,这是商品化软件与个性化需求的必然矛盾。面对这种情况,有条件的集团公司或大型企业,可以与商品化软件公司实现定向开发并定期升级,以提高软件的专用性和适用性;没条件定向开发的中小企业,必须重视软件的二次开发,针对自身企业独特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模型,专用衡量指标和行业数据,个性化的管理需求和管理理念,只有进行不同程度的二次开发,才能提高软件的专用性,保证软件的使用效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