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音乐
14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3 音乐欣赏课要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艺术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和有效途径。各类艺术活动对跨世纪人才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大学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求知欲强,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艺术团等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使艺术的教学与活动相结合,互相补充促进,并在艺术活动实践中体验。如可通过开展班际歌咏比赛,培养同学们的整体意识、凝聚力和向心力。

  4 音乐教师的素养在育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欣赏课里还应注意过程的艺术化,因为我们整个欣赏的过程都是在育人。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审美的对象,往往把老师也作为审美对象。因此,作为任课老师的言行、作风也要严格要求,也要体现出艺术标准,要注意提高个人修养,努力完善自身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业务水平。真正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育人。教师要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发自内心地去向学生们介绍人类创造的音乐财富,使青年学生打开视野,增添兴趣,并且使优秀的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能自然而然地承续下去,传播开来。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园地,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上,而音乐教育在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取代的,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音乐欣赏论文5

  摘要: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活动应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遵循美学教育的规律,从感受和体会音乐本身的审美特性入手。本文运用行动研究法,结合音乐欣赏活动的感知欣赏——感情欣赏——理性欣赏三个阶段,从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入手,探讨各年段欣赏活动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并提出了具体操作策略。

  关键词:

  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有效探索

  注:本文曾获20xx年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过分地注重专业技术教育,教学比较枯燥、单调。课堂上许多教师没有将音乐与技能结合在一起,不是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双基”的学习,而是一昧地让学生死记硬背音乐记号与音乐术语,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产生了极大的反感,本应该是一节享受的审美课却演变成了痛苦的灌输课。这样的音乐欣赏课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一,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显著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增加困难。学生因欣赏者水平差异而有层次上的差别。有的能一般地直接感知音响运动的变化,但还缺乏分辨美的能力。有的能用心灵感知作品的内涵,能初步地鉴别美。有的能从人文层次把握作品内蕴的含义,有较高的鉴别评价音乐及表演的能力。这种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其二,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的认识和能力相对缺乏。一些音乐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器乐进课堂”。教师们大都不愿在欣赏教学方面加大钻研力度,很少做以欣赏为教学内容的公开课。

  音乐欣赏教学首先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一种感性认识,必须在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之后,才能逐步进入更深层面的理性认识。欣赏音乐应根据音乐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在不同的年龄段紧紧抓住感知欣赏——感情欣赏——理性欣赏三个阶段展开教学。

  从理论上讲,把音乐欣赏分为以上三大阶段,这既说明欣赏者的欣赏能力确实有水平的高低之分,又是为了在理论上阐述方便。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我们是很难将这三个阶段截然分清的,实际上它们常常相互交融、彼此渗透。所以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条件下,我们将某个阶段更为突出、更加有所侧重,采用“螺旋上升式”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一)低段:以聆听为先导,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听觉能力。

  学会聆听是进入音乐的唯一途径,也是低段学生进入音乐欣赏课的“敲门砖”。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是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石,也为其今后中、高年级段的欣赏埋下良好的伏笔。在低段的欣赏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听觉注意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教授学生聆听的方法,发展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对于低段学生听音乐要求应以动起来听为宜,音乐音响感知内容要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40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