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论文范文
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醉酒是一种对压抑的释放。杜甫的《醉时歌》,通过对“醉酒”“醉语”“醉态”“醉诗”的描写,道尽了人生的血和泪。其中“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踌俱尘埃”一句,一反杜甫儒家思想践行者的形象。这无疑是杜甫压抑的苦闷心境在醉后的一种释放。白居易《醉吟二首》又有“酒狂又引诗魔发”,道出了酒与文学相承接而又相贯通的释放情感的性质。与此同时,人们一旦释放了这种压抑,就会领会出超脱于世间之外的析理化的思考。这类思考虽是形而上的,确是作者亲身经历后的人生感悟,而不是泛泛的空谈。千占名篇《兰亭集序》,以超迈通脱的气势,发出了“后人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超越时空的慨叹。此时土羲之正处于醉酒状态。在那个上巳节,诗人们齐聚会稽山,在流筋曲水之间唱和为诗。此情此景,可谓大观。酒后压抑的释放,正是触发土羲之人生慨叹的直接诱因。陶渊明更是“性嗜酒”,并且“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他有一组《饮酒》诗,首首传达着他的人生态度和形而上的思考。远地自偏”“欲辩己忘言”则是近乎于老庄之道的析理性诗句。

  醉酒同时是对压抑的一种逃避。这一点在魏晋名士逃避司马氏迫害中有集中体现。“(晋)文帝初欲与(晋)武帝求婚于(阮)籍,(阮)籍醉六十口,不得言。”阮籍既要与司马氏集团保持距离,同时又要逃避祸患以自保,而二者之间又恰恰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因此,“(阮)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这种以醉酒来逃避的方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时有出现。土继的《醉乡记》,描绘了一个类似于上占之世的“醉乡”,那里“无机心”“无斗争”,是一个桃花源似的“理想国”。这里自然有对“醉乡”的向往,但同样也有对现实的逃避。杜甫很多诗句都提到了酒。《饮中八仙歌》则是最为集中的。最为理论化的一组。程千帆先生曾指出:“《饮中八仙歌》是杜甫面对一群不失为优秀人物的非正常精神状态,怀着错愕和怅惋的心情,睁着一双醒眼客观地记录了八个醉人的病态。‘饮中八仙’可谓‘欲有所为而被迫无所为’。;在杜甫看来,“八仙’,的超脱或许也有对现实逃避的成分。韩愈《把酒》中有“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之句,是借酒的一种排遣。因为个性耿直的韩愈不愿与“扰扰驰名者”为舞。《遣兴》一诗则明指“断送一生唯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则是对忧愁国事。感伤身世的又一次消极的回避。

  弗洛伊德说,“梦是欲望的达成”。做梦则是对饱受压抑愿望的自由追求。很多现实中实现不了的'事情,人们也许会在梦中实现,并且希望有一天能够真的实现。《诗经·齐风·鸡鸣》中,作者就表现出了“日一与子同梦”的愿望。晏几道“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之句中“魂”“梦”二字,深刻道出了饱受相思之苦的精神状态。可谓淋漓尽致。这里的“魂”“梦”,所呈现出的状态,就是那种在现实中受压抑的愿望达成后的非现实的状态。苏轼《水龙吟》也有“梦里随君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之句,与前一句可谓异曲同工。

  当然,做梦同时也是对实现不了愿望的自我安慰。韦庄《女冠子》一词写道:“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此词较之前文提及的两首,多了一份梦醒之后的“悲”。这种悲,来源于现实中的可望而不可即式的痛苦。正因为无法实现,所以才在梦中实现‘而正是由于梦中实现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才更容易在清醒后的悲伤之中凸显出爱之深。情之切。

  三。酒与梦作为独立个体进入文学

  酒与梦,不仅在特征上与文学有许多共通之处,而且当它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进入文学作品中时,往往具有无可替代的艺术功能。

  文学作品中的梦,通常作为一种神秘而富有寓意的材料而为情节或抒情服务。《左传》中许多神秘而富有暗示性的梦,己经具备了这种功能。

  韩厥梦见他的父亲对他说“旦辟左右”,因而他“中御”参战。齐军“射其右,越于车下;射其左,毙于车中”,果然应验了之前的梦。在描述晋景公之死的时候,连用了晋景公梦见厉鬼。晋景公梦见他的病变成小人进入他的膏和育。太监梦见背晋景公上天三个梦,使整个描述充满了神奇色彩。白行简的《三梦记》,则记载了三个奇异的梦,为梦这一木就奇特的现象,营造了一个更为诡异的传奇。《牡月一亭》中,梦作为杜丽娘情感觉醒的一个诱导因素而出现,成为一个追求精神上自由的先行军。《红楼梦》的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秦可卿托梦等诸多梦境,则成为与实境相对应的一个艺术世界。《邯郸记》《南柯记》等戏剧作品中,梦则作为引导主人公体验宦海沉浮的重要手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7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