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2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愫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及时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展示的舞台。例如,今年2012届2班毕业的学生陈赓,由于多次转学以及基础等因素,数学成绩比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放弃他,而是经常鼓励他,哪怕只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同时,我还经常抽他做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让他也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慢慢地,他对于数学学习也产生了兴趣,经过一年的师生共同努力,今年中考他的数学成绩提高了30多分,跨入了及格的行列。领通知书的那天,他激动地对我说,韩老师,真的感谢你对我的帮助和鼓励。看着这个纯真的孩子,我感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多么宝贵啊!

  三、精当的教学准备。

  1、精研教材,摸透学情。

  首先,要深入进行 教材分析。教师只有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新课标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理解教材,要研究教材中每个活动内容及活动的内涵,研究教材中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才能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符合科学研究规律的,基于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活动线索。

  其次,要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的基础,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了解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数学、学生与课堂的关系,充分了解学生是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好的教学设计,对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如果不仔细研究学生,甚至脱离学生实际,教师课讲得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的。

  2、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只有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发展认知需要的教学目标才能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精心策划教学设计。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且自主建构

  四、合理适当的教学方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要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即不要一成不变地把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

  (1)数学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数学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引发学生 “学会向数学知识提问” 、“学会向数学问题解决提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

  (2)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68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