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生命科学基础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可更好掌握所学的知识,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 要: 当今时代,课程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本文着重阐述了在新课程下生命科学学科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教师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实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生命科学基础 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总量激增,更新速度加快。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在信息化高度集中的时代,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要。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在生命科学基础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一、认真研读教材,与同专业的教师探讨教学进程
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我认真研读教材,研究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与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尽力把握好难易程度。生命科学基础是理科类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而且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专业课教学内容的需要,调整章节顺序,在实验材料易获得的季节学习相应的内容。
二、研究学生,因材施教,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不注重学生的反应和要求。新课程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基础、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反映都是教师应重视的,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现象,在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予指导,适当增加训练难度,鼓励他们创新,实验中让他们积极参与,勇挑重担,让他们起到带头的作用。对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我侧重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经常检查笔记及作业,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对智力较好,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我注重在品质上培养教育,并有意指派他做课外小组或实验的负责人,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及认真学习、做事的态度。对极个别的不爱学习、不时犯点小错的问题学生,不刺激,低要求,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总之,教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教与学互动,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途径。教学目标确定后,有效的课堂教学要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生命科学基础是一个实践性较强而又与专业课联系非常密切的一门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合作探究法、实验学习法。
CAI课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它通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把一些不易用语言描述清楚的现象、物体、结构与过程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其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可设造良好学习情境;动态模拟,突破教学难点,可弥补实践教学的缺陷。对学生而言,直观的知识易于接受、理解和记忆。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对事物内部变化规律和微观过程作动态的模拟和再现,克服抽象内容教学难的问题。
当然,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能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复习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同时,逐步把知识框架用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这比用计算机直接打出结果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其他部分教学应使用适宜的方式辅助教学,以取得最好效果为宜。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同学之间讨论、查找资料、教师点拨,解决问题,这样可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