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管理探索论文
一、分层次教学与分层次教学管理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即差异的认识,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从有了学校教育就产生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分层次教学效果的显现也依赖于对分层次教学的管理。分层次教学管理就是学校教学行政人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以求实现分层次教学目标的过程。具体就是对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学思想、教学组织、教学质量、教务工作进行管理。可以讲,分层次教学管理是针对分层次教学模式而实行的教学管理形式。
二、分层次教学管理的内容
(一)分层次教学的课程管理。学校课程管理是为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校本课程和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首先明确分层次教学的教育理念,确定课程教育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年度教学计划,确定课时分配、编制课程表等。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因此,从学科教学来说,教务处定期组织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教师研讨教材、教学内容协调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教具的检查与确认等,以及对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观摩、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及评价的事务处理。
(二)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的管理。“走班制”是分层次教学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这是一种以流动班级为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固定班级制和流动班级制都是班级授课制,但二者对学生的组织方式不同。走班制的教学运作管理方式就是设立专用教室,教师固定教室,学生流动上课,同时开展分层次教学,学生自选课程等形成开展教学活动。针对现有的学生进行了英语摸底考试。在试题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老师们为分层次教学作出的努力,试题有很高的区分度,学生分班仅考虑他们的英语成绩,不管他们所属班级以及其他学科成绩,上课时一个班在语音室、一个班在多媒体教室,保证他们听力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分层次教学的教师管理。要实施好分层次教学必须做好对教师的管理,树立以师为本的理念。职业学校的分层次教学管理要描绘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共同愿景,充分调动而不能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师角色上,应引导教师做到以下三个转变: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为帮助者或引导者;变单纯的课堂组织者为活动的交际合作者;变单纯的课堂控制者为学生的心理治疗者。这样,师生不仅通过认知结构发生交流,而且还通过情感内容发生交流。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魅力,经常与学生进行教育性的交往,以自己的真诚和无私对待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并以此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给予积极情感的反馈,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四)任课教师负责制的学生管理。在教学上实行分层次教学其核心正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此思想在管理上也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学生的流动性增强,在分层次教学时,学生将流动到不同教室进行学习,按以往的方法难以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因此必须改变管理方式,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随着每节课学习地点的流动,长期形成的“被动束缚”慢慢松懈,接踵而来的就是“自觉性”的渐渐流失。防止自觉性流失的有效办法就是使学生改变观念,将自己作为管理的主体,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以后,生成新的动力,以“自我”为管理主体,进行自我束缚。其次是管理体制上的转变。分层次教学中原行政班管理的整体性被化整为零,班主任的作用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而在分层次教学的课堂上应该采用任课教师负责制,谁上课谁负责对学生考勤、纪律、值日等的管理。同时还应有效地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使班主任在本班学生分散学习后仍能获得有效且有一定量反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