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论文范文
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浅析移动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以较快的速度递增,移动通信的业务范围也从传统的语音通话服务扩展到语音、数据等综合性的服务。本文将阐述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关于移动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的论文,希望对通行工程专业的同学有帮助哦!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渗透进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通信技术的现状,对其将来的发展空间做出一个展望。

  关键词:移动通信;信息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所谓移动通信即移动物体与移动物体或者固体之间的通信,通信中至少一方是可移动的。21世纪是被称为是信息的世纪,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传输必然需要通过大量的通信技术来进行。随时代进步,人们要求随时随地能够获取可靠的通信服务,移动通信成了必然的选择。移动通信技术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业务种类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语音与数据业务外,电子商务业务、交互式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陆续涌现。

  一.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00年由我国主导的TD-SCDMA技术成为三个国际主流3G标准之一,到2012年我国主导的TD-LTE-Advanced技术成为国际上二个4G主流标准之一,我国实现了移动通信技术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移动通信领域有重要话语权的国家,并成为国际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以中兴、华为等为代表的我国的移动通信企业,已经形成了移动系统的产业链和通信设备,产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位居世界最前列,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在国际上具有的强大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据统计,2011年底至2012年底,我国移动通信用户由9.76亿增加到11亿;3G用户由1.27亿增加到2.34亿户,增长84.3%,3G用户渗透率由13%增加到20%;手机网民由3.56亿增加到4.2亿,占网民的74.5%;微博用户达到3.27亿,增长30%,手机购物市场规模达600.5亿元,增长高达488.7%。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移动信息社会发展壮大的美好画面。

  从模拟到数字,从2G到3G、4G,移动通信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发展,目前,全球手机用户已超60亿,移动互联网流量已达互联网总流量的10%,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不断快速发展,正在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阶段

  移动通信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历阶段: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这种通信技术主要指的是蜂窝式模拟移动技术,其容量有限、制式太多、频率利用率不高且不兼容等缺陷,在通信方面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开发出第二代移动通信。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指的是蜂窝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使得蜂窝的数据传输变成数字化,具有了数字化信号传输的所有特点。但还是存在着业通话、务单一和低速数据通信以及无法全球漫游等缺憾。于是结合高度移动性和Internet的第二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这种技术克服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在现实运用中的所有缺点,并提供了很高质量的多媒体综合业务。有了第三代移动通信,人们除通话以外,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地进行收发e-mail、WWW网页浏览、视频点播等多媒体业务,还可以进行电子商务如交易、购物、金融业务等。目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加上因3G系统上有许多需要弥补改进的地方,所以人们己经开始对4G技术进行研究。这种4G技术会比3G技术会更加完善,更方便人们额生活,也会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移动通信中的3G技术

  国内3G移动通信服务最突出的的亮点就是采用了自主技术标准TD一SCDMA。国产技术标准的出台,能够有效地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并且能够提高民族品牌的全球影响力。2G通信技术时代,我国为使用(}SM技术支付了8000亿元的知识产权费。通过3G标准TD一SCDMA产业,能够帮助我国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2001年1月,国际电气通信联合ITU承认了TD一SCDMA在3G标准中的地位。紧随其后的CDMA2000,更是向世界通信市场发出了挑战。TD一SCDMA如获成功,我国将实现向全世界其他国家收取知识产权费用的跨越,进而巩固今后4G标准的开发和竞争地位。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6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