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论文
临床检验是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物理、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下面请看临床检验论文!
论文关键词:医学模拟技术诊断学实践教学应用
诊断学是应用医学基本技能、医学基本理论知识诊断疾病的学科,医学生的医学教学以此为重点,主要对学生应当具备的临床思维能力、交流技巧、职业素质、基本技能进行培养。在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医学模拟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在医学教学各个领域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医学模拟技术通过对真实医疗诊治环境的模拟,将判断和解决临床问题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进而实现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有效培养。
一、医学模拟技术概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医学模拟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医学教学辅助手段,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通过有效的应用,诊断学实践教学的传统困境已经不复存在,并使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诊断学的水平和医学生的操作能力都获得了大幅提升。医学模拟技术主要有四方面内容构成:综合模拟人、标准化病人、临床案例模拟,计算机辅助系统和局部功能性模型[1]。
二、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医学模拟技术的应用
1.综合模拟人
医学教学领域中综合模拟人不仅能够对诊断学实践教学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还能够为诊断提供模拟病历。它模拟的内容可以是各种生理、病理改变以及生命体征,也可以是患者的各种症状。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模拟人为基础对具体病历进行设计,学生在观察生命体征、身体检查、收集了病史后,展开病例分析,然后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例如,诊断学实践教学难点之一心电图教学,过去学生只能够死记硬背心电图诊断依据,但通过综合模拟病人这个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它能够结合实际需求对各种心率失常表现和心电波形进行模拟,进而使心电图教学实践病历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2]。
2.标准化病人
标准化病人是以现实生活中真实病人病历为依据设置的,开展相应的临床学科训练,同时高度模仿真实病人的病理特征和疾病感受,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问诊和体检。诊断学实践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包括胸腹部检查、头颈部检查、心血管检查、病历书写以及脊柱、四肢、神经等方面检查,在使用标准化病人的基础上开展诊断和查体[3]。
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讲解诊断技能操作要领,学生在患者身上练习。这种情况下,一旦学生出现失误将会产生不良后果,学生不得不带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行操作。另外,很多患者对诊断学实践教学不理解,因此会拒绝学生对其进行操作,这样医学生就难以有效开展实践训练。近年来,对标准化病人研究不断加深,在医学教学领域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欧美国家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我国部分医学院也逐渐在实践教学和训练中应用标准化病人,医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体格检查和问诊实践训练。问诊教学中标准化病人能够对妇科、儿科、外科、内科等病例进行模拟,教师主要进行病例编排并培训标准化病人被问诊技巧,学生主要进行病史采集和问诊。
标准化病人能够评估和反馈学生的沟通技能,也能够判断学生诊断手法。经过技巧培训,标准化病人能够为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提供配合,也能够对学生诊断手法进行培训,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依从性和重复性较好,学生能够因此而获得更多实践机会,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3.临床案例模拟
诊断实践教学包括问诊、收集病史、查体、书写病例等环节,学生在分析病症基础上对诊断方法进行制订,最终诊断所患疾病。临床案例模拟中能够再现现实的临床案例场景,学生会成为现场的一个角色,处于虚拟的案例场景中,以掌握诊断知识技巧为依据观察和分析现场,并制订解决方案,它用主动学习模式代替了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学生也通过已学知识处理问题。临床案例模拟能够具体化诊断方法和抽象原理,学生在学习临床案例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临床中诊断学实际运用场景的感受,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诊断学知识,实现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