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临床医学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安徽省3所医学本科院校中抽取1418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专业认同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徽省普通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高于省属重点医学高校学生、非定向临床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高于定向临床专业学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校类型普通(OR值=2.18,95%CI:1.67-2.84)、非定向临床专业(OR值=3.25,95%CI:2.44-4.34)、父亲文化程度高(OR值=1.72,95%CI:1.02-2.88)、个体学习能力强(OR值=2.37,95%CI:1.79-3.15)专业认同感高。结论安徽省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益于专业认同感的提升,安徽省临床专业(农村免费定向)学生专业认同感较低,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同;影响因素
专业认同(professionalidentity)是学习者在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1]。临床医学生作为医学领域的后备力量,其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将直接影响到对医学知识及技能学习的态度和主动性,依据现有研究发现,大学生专业认同会直接影响其专业学习、专业能力及未来职业的方向[2]。为深入了解当前安徽省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开展教育、教学情况提供有效依据,课题组对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1418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15~2016年,从安徽省3所医学本科院校中抽取部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在校学生进行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取的方法,从临床医学专业和农村免费定向医学专业一至五年级各抽取2~3个班级,在取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8份,回收有效率为94.5%。1.2方法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受试大学生的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问卷调查收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情况等资料。采用自我管理式调查方法,调查员在被调查班级现场发放调查问卷,说明填写要求,学生以无记名方式(但需要填写学号或编号)填写调查问卷。当场收回问卷后,进行核查、剔除填写不完整和有逻辑错误的答卷。调查指标:重点院校指安徽医科大学,普通院校指皖南医学院和蚌埠医学院,亚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农村免费定向)专业。使用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感量表》[3],将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划分为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四个心理维度,共23个项目,采用利克特5级计分,分数越高,表明专业认同感越高。按照量表总积分的P75作为专业认同感高低的划界标准,总分≥P75计为高专业认同,总分<P75计为低专业认同。统计方法:用EpiData3.0软件输入资料,经数据整理后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变量间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分布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2结果
2.1不同变量间医学生专业认同感检出率的比较在性别方面,男女生专业认同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级方面,不同年级学生专业认同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学院校方面,普通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高于重点高校学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专业方面,非定向临床专业学生高于定向临床专业学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父母文化程度方,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学生高于父母低文化程度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庭条件方面,家庭条件较好者高于家庭条件较差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能力方面,学习能力较强者高于学习能力较差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医学生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学校类型普通(OR值=2.18,95%CI:1.67-2.84)、非定向临床专业(OR值=3.25,95%CI:2.44-4.34)、父亲文化程度高(OR值=1.72,95%CI:1.02-2.88)、个体学习能力强(OR值=2.37,95%CI:1.79-3.15)专业认同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