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论文范文
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标准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

  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标准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般意义上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指标体系侧重考查企业的债务偿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而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则侧重于考查企业的履约能力,因而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在在指标选取、权重设置上与传统信用评级模型有所差异。另一方面,外贸类企业是企业集群的一部分,因而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也应从一般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演绎而得。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延续一般信用评级模型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分析思路,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及统计软件对初步选定的指标进行删除或添加,在保持科学性的同时满足符合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企业的普遍需求。

  (一)标准模型指标选取的原则

  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建设需要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结合世界各国国际贸易企业的共有特点,才能保持公正性。模型建立的原则除一般信用评级模型设置的所要求的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可比性的原则外,还应根据国际贸易跨国交易的特点坚持如下原则。

  (1)普适性原则。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性,即将标准模型单纯作为国际贸易信用评级模型运用到任何一个参与国际贸易经济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其对外贸类企业信用水平的评价与该国原有想国际贸易信用评级契合度较高,结论基本一致。

  (2)兼顾性原则。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指标选取需要综合各大洲国际贸易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相同或相近指标,最大程度的摒除区域人文背景、政治背景因素对指标选取的影响。

  (3)合法性原则。标准国际贸易指标选取必须与国际通行法规、行规或惯例相一致,与各国商务法律体系、规章制度、道德标准不相抵触,保证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性、客观性和中立性。

  (4)稳定性原则。指标一经入选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则应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保持指标及其权重的稳定性。作为国际贸易信用交互的基准模型,保持指标体系的稳定性是保证其权威性基本条件之一。

  (二)标准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国际贸易企业和组织信用评级主要应从长期的角度来判断该企业的履约能力和履约质量,并重视风险的揭示,因此除了传统信用评级考虑企业的基本素质、经营状况、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等因素外,还要考虑企业在不利条件下的履约能力。

  首先,考虑宏观环境下世界经济变化或所在行业国际贸易痴线波动及所在国家信用水平发生变化时,企业对这种变化的可能反应,以及它们对企业竞争地位的影响;

  第二,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对外贸类企业的经营水平、主营产品或劳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客观考查,讨论企业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和贯彻管理决策的有效性;

  第三,从企业财务状况出发,利用不同财务指标的组合衡量外贸类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

  由以上分析可见,前两点隶属定性指标范畴,财务指标属于定量范畴。国际贸易企业信用评价侧重商业信用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的分析,注重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制度建设和规范化发展对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其指标体系构建

  1.定性指标的选择

  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主要从宏观环境、企业基础信用、经营管理水平和履约情况四方面进行分析。

  (1)宏观环境。宏观环境是国际贸易企业所处国家和周边区域的政治、经济、资信、文化、行业等的综合体,在某些条件下会对国际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宏观环境一级指标下设置区域外贸环境、国家信用等级和行业发展趋势三个二级指标。

  (2)企业基础信用。与一般企业相同,企业基础信用评价也是衡量国际贸易企业信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下设经营历史、资本构成及质量、股东情况是衡量企业基础信用的.三个二级指标。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5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