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市场营销专业需求面宽、量大。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市场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涉及面宽,而且需求量大。从产业层面来看,无论是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还是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及作为第三产业的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从行业层面来看,冶金机电、房地产、金融保险、物流服务、餐饮娱乐、日用品等,只要是面向市场的产品,就必然存在竞争,也必然离不开市场营销,需要营销人才去开拓市场。
(3)市场营销专业较强的社会服务性。市场营销不是简单地推销产品,而是围绕产品销售所做的一系列复杂、系统的工作,包括市场调查、价格策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售后管理、客户服务等,都离不营销行为。因此,多数高职院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并把市场营销专业作为特色专业来建设,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4)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市场营销需求的广泛性赋予了市场营销专业对其他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专业)较好的示范作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成果,可以有效地辐射到其他专业,包括冶金机电、房地产、金融保险、物流服务、餐饮娱乐等专业。特别是对地方性特色突出的高职院校而言,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化建设成果,对其他专业建设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性。
(5)高职高专层次营销人才备受欢迎。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个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尽管对专业人才的理论素养有较高的要求,但更看重从业者的工作态度和实践经验。因此,市场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培养,更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加上用人成本相对低廉,使得高职高专层次营销人才备受市场欢迎。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纵观我国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现状,在专业建设实践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缺乏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知识结构及相关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市场营销专业包括多门课程,各课程共同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且相互之间有很强的先后顺序和主次逻辑。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只是一味追求课程量,没有充分论证课程类别和知识难易程度及专业知识之间的连贯性。有的把课程简单罗列,甚至先开专业核心课程,然后再开专业基础课,导致学生专业知识混乱,课程知识难以准确把握。
(2)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产学结合程度低。从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师资队伍来看,多数教师都是在高校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由于市场营销实践经验缺乏,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没有较好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营销问题。
(3)专业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方法滞后。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选用来看,所选教材多为经贸类通用教材,不仅缺乏必要的深度,而且缺乏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空泛,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高职教师主要来源于专科院校,一些教师是从学术型院校转型而来,在授课方法上,很难摆脱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操作的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不足,实验课程开发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4)实验室建设滞后,校企合作不足。受制于资金、场地等各方面的限制,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有市场营销专业,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场所,但相关软件和硬件设施无法跟上,难以满足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需要。一些学校虽然软、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但没有完全符合实验教学需要的师资力量,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对一些高职院校而言,尽管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但没有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一些企业虽然接受高职院校的实习生,但将其视为廉价劳动力,没有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视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致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的专业建设效果。综上所述,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形成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构建适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