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龄提出,目前营销人才在基本能力、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与社会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应当大力开展工学结合,开办校内工厂,开设小型学习生活超市,筹办二手物品交易站,在不同环节设定不同的岗位开展实习。李叔宁提出,目前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包括,知识与技能存在隔阂,模拟实习主要依赖软件,业务实习层次较低、类型单一。应当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实践教学体系顶层设计,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贯穿课内实际全过程,开展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钱存阳等提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验和集中实践、校内定岗、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课证一体化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六大环节,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沈菲飞提出,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包括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战略型人才,应当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践教学,打造双能型师资队伍。薛才玲提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堂案例、课外训练及企业实习三大阵地,通过三大阵地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邓琪等提出,营销专业实践实习基地缺乏稳定性,实习教育缺乏规范性,实习指导缺乏持续性,实习环节与教学内容脱节,考核方式和课时设置不能满足专业需求,应当优化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核心实训和拓展实训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张德化等提出,营销专业实践学时严重不足,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应当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改革创新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评价。安强身等提出,CDIO模式所体现的理念和方法对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应当依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确定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创建综合化和集成化的课程体系,全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刘树奎提出,一种新型的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即“1+1 ”联合培养模式,针对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同能力模块,每项能力的培养采用高校和企业共同负责的培养模式,从而使高校招生与就业实现良性循环,培养过程突出能力导向、用人单位全程参与和双导师制度。巴永青提出,应当走出校园分析营销得失,紧跟时代调研营销项目,利用沙盘组织模拟实验,依托学生开展全真实战,围绕现实,探寻营销感悟,开展培训,提供营销支持。雷祺等提出,应当以营销实战大赛为契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创业教育为主线,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该阶段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
1.工学结合、赛学结合成为解决营销实践教学的关键问题,开放式办学成为一种潮流,顶岗实习、“1+1 ”联合培养模式等方法的应用,增强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效合作。
2.重视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认为一流的应用型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3.重视开展全真实战,不再满足于在模拟环境中提升技能,鼓励学生寻找项目创办公司实体,大力提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总结性评论及启示
通过20年的探索,国内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努力适应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有关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也逐步走向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社会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综合以上三个阶段的.研究,总结其主要发展规律如下。
一是培养模式的发展变化。从培养模式的发展来看,以上三个阶段经历了从“校内实验+校外实习”到“校企合作”再到“开放办学、全真实战”的过程。高校越来越意识到,仅仅依靠高校自身难以培养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能力,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大力发展开放式办学成为大势所趋。
二是培养内容的发展变化。从培养内容的发展来看,以上三个阶段经历了从“单项技能培养”到“综合技能培养”再到“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也促进了高校越来越注重营销人才全方位、复合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是培养主体的发展变化。从培养主体的发展来看,以上三个阶段经历了从“专业培养”到“各部门培养”到“高校+社会培养”的过程。这得益于高等教育不断深入开放办学,培养主体不断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关注和重视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