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张健.我国电视民生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讨论[J].新闻传播,2014(01):37-38.
[3]胡红梅.浅析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新闻研讨导刊,2014(07):26-27.
[4]李慧萍.对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几点考虑[J].新闻研讨导刊,2014(07):14-15.
[5]梁珊.浅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认识[N].驻马店日报,2013-10-30(8).
[摘要]目前中国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萎缩状态,功能和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节目中的“成人化”现象。本文从当前我国的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入手,分析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应对儿童电视新闻节目“成人化”现象。
[关键词]儿童电视新闻;成人化
现状儿童电视新闻节目“成人化”现状
(一)内容形式教条化
1960年,施拉姆通过调查得出,儿童观看电视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娱乐、获取信息及社会效用。对于儿童来说,收看电视节目最主要的是娱乐,而并非信息的获取。这就要求儿童电视节目无论是内容还是各个展现要素上,都要从儿童的思维和角度出发,以符合儿童审美情趣的形式呈现。但是目前我国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调查发现,不少观众认为有些新闻报道内容肤浅、不够深入,有些新闻报道不及时、缺乏新意,有些新闻内容空泛毫无吸引力,如儿童教育会议等。这些新闻内容虽然都发生在儿童身边,但表现形式如成人新闻一样理性严肃,显现出了传统刻板、缺乏吸引力的特点,无法真正贴近儿童。
(二)主持方式成人化
新闻节目的语言需要符合客观、严谨、恰当的特点,这方面儿童担任主持人较难把握,因而许多儿童新闻节目都选择成人担任主持人,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成人化倾向。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需求,儿童电视新闻主持人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而是用成人的视角左右整个主持过程,以成人的观点和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就会出现带有成人化倾向的新闻节目。这类节目很难与孩子产生共鸣,并且在此影响下,即使是儿童自己主持新闻,也会出现刻意模仿成人的主持方式,而失去了儿童的本真与天性。
(三)制作剪辑模式化
目前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团队多以成年人为主,因缺乏与儿童的沟通和对儿童的了解,使得部分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在视觉表现上呈现出剪辑节奏不够明快、叙述不够故事化、包装字幕不够生动、解说配音不够夸张、缺少有趣情景音乐和音效配合等现象。这类儿童新闻节目虽然制作逻辑性强、较为理性,但过于成人化、模式化,缺乏生动性和贴近性,视听表现与儿童实际兴趣脱节,拉开了儿童与节目的距离,使儿童对节目的信任度降低,造成收视萎缩。
儿童电视新闻节目“成人化”应对策略
(一)明晰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
1.播出信息增量化。儿童对新闻的需求不仅仅是了解发生的事件,他们更希望通过新闻扩充知识、了解信息、拓宽视野。因此,儿童新闻内容绝不能拘泥于儿童身边发生的事,国内外新闻时事、正在热议的社会话题、富有争议的社会现象等,都可以成为内容之一。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有延续性是儿童对新闻的诉求,这也要求儿童新闻工作者需尝试把儿童新闻做深、做新、做全,从信息量的角度满足儿童获取信息的需求。
2.儿童受众细分化。受众细分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研究受众需要和节目创作,这是儿童电视节目以儿童为本的创作理念的重要体现。每一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但目前全国儿童新闻节目在受众年龄、节目类别、播出时间等方面都未细分。以央视少儿新闻节目《新闻袋袋裤》为例,其目标受众是12~18岁的少年儿童,即中学生,首播时间为每天17:00,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样。受众范围狭窄、没有准确定位和细分化的少儿新闻节目,“儿童本位”的理念无从体现,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研究儿童受众,找准定位,科学地对儿童受众群体进行细分。受众细分理念在儿童电视节目领域内最重要的是以年龄段作为依据,从儿童的生理成长特点和接受程度来看,可以进行以下几个阶段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