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晚唐诗歌中的末日情结探析

  晚唐诗歌充满了末世的情绪,晚唐诗歌中诗人悲剧情绪的流露与内心中的悲剧精神是融为一体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晚唐诗歌中末日情结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晚唐诗歌中的末日情结探析

  摘要:晚唐之时,帝国曾有的盛世景象已成为过眼烟云。无疑影响了同时代诗人的文学创作,形成一个时代性的悲剧性基调,引发诗人对人生、国家、世界等根本问题的悲观思索,诗歌也不免打上了末世的色调。晚唐诗歌所具有的悲剧精神是洞彻人心的,这种悲剧精神体现在他对生命本体存在问题的深度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晚唐诗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晚唐;诗歌;末日情结

  历史研究者普遍认为,唐代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不仅造成了唐王朝的国力衰退,更重要的是对文人士大夫的心灵造成的伤害。盛唐以来唐人莫不以恢宏开放的士人心态自居,他们在看待世事万物的时候都有一种雄踞千古的豪迈之气,一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样的自信;或者是从容自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涓涓自然之情。晚唐之后,士大夫的美梦开始破灭了,不断演化的边境战争,以及军阀割据使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士大夫们看清楚了这个无药可救、一味衰败的时代,也收敛起了先前的那种希望及由此而来的振奋,终于将那种外向、开放的心理倾向给丢弃了,晚唐诗人们在这种时局中逐渐的走向了消沉,诗歌也不免打上了末世的色调。

  一、晚唐诗歌末世情怀的意象表现

  晚唐诗歌末世情怀首先表现在对长安的描写上。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自盛唐以来就是诗人们纷纷捕捉的对象,一系列的诗句透出了人们对唐王朝盛世的向往和赞美,比如“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们遥想长安寄托的是对家国的挂记,是对无限功名的向往。但是晚唐长安已经失去了耀眼的光芒,长安蒙上一层灰色,李山甫《寒食二首》:“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赵嘏《经无锡县醉后吟》:“京洛衣尘在,江湖酒病深。”长安也自然不再神圣,朝野倾轧、藩镇割据使李氏皇权威严不复,使得诗中的长安充满了憔悴沧桑的暮年之感。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笔下,长安更是有着难以言说的哀愁,交织成晚唐文人对待帝京既依恋又疏离的矛盾心态,长安城同时也寄托了文人坎坷遭遇、末世心态的写照。

  其次表现在黄昏意象上。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黄昏意象多以“落日”、“夕阳”、“残阳”、“斜晖”、“日暮”等词出现,当把目光聚焦于晚唐,衰世的抒怀同样震撼人心。晚唐诗歌中对黄昏意象的大量书写达至巅峰,末世的飘零,催生出大量的黄昏诗歌,许多诗人完全坠入“黄昏感伤的悲情”中无法自拔,我们无从说晚唐诗歌的黄昏意象是空前绝后的,但至少这种现象的展现是空前的:“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晚色千帆落,秋声一雁飞。”“何人垂白发,一夜钓残阳。”“落日投村戍,愁生为客途。”晚唐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黄昏意象,黄昏时落幕的象征,给人以消沉之感,晚唐诗人借助这个独特的意象表现了对时代的思考,所用的这些意象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他们内心悲剧精神的外在投射。

  二、晚唐诗歌末世情怀的风格表现

  余恕诚先生在《唐诗风貌》中将晚唐诗歌分为绮艳诗歌和寒士诗歌。这两种不同的诗歌整体上代表了晚唐诗歌的风格,代表了晚唐诗坛的风貌和情状。首先是寒士诗歌。盛唐社会的开放之风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士子凭借着自己的才学能够博得社会声誉,从而进入政界,士子们真正有了文的自觉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但是到了唐朝末年,统治涣散,战事不断,文人的作用已经不如武将重要,以往士子们希望借助自身的力量能够登堂入室的`情况已经改变,如许浑在元和进入科场,直到四十五岁才中进士;杜荀鹤和刘得仁考了近二十年,刘得仁曾有“如病如痴二十秋,求名难得又难休”的愤慨,诗人的这种心态可悲又复可怜,也是值得同情的。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