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厢记》张生形象的双重性
《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对爱情追逐的艰难性,也看到了张生完整的性格形象,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西厢记》张生形象双重性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王实甫的《西厢记》在我国的戏剧史上成就很高,而且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里面的人物张生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西厢记》主人公张生的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这些形象中也是存在一种对比性的,这使我们完善对张生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张生;形象;双重性
一、呆气与机智
所谓机智是指他的聪明能干,为追求莺莺而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所谓呆气是指他不通人情世故,做了很多傻事,荒唐可笑。
而我们在《西厢记》中可以看到,张生在方丈室与红娘初次见面,就冒昧自我介绍“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显出十足的书呆子气,而且又如此唐突,如此冒失。难怪红娘打断了他:“谁问你来?”然而张生可不管红娘的反应,还问到:“敢问小姐常出来吗?”似乎他并不曾娶妻,莺莺小姐就应该跟他见面似的。这典型的是一种内在的呆气的表达。张生的这种呆气一方面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因为可以知道张生的家庭的书香门第,所以张生的追求也是考取功名,所以对爱情方面更是没有一丝的经验,所以在看到崔莺莺的时候才会显出如此的冒失,流露出一种呆气的表现。而在另外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张生自身的不通人情世故的表现。张生本来二十三岁正是好年华,但是对于一些人情世故还是存在一定的了解,所以看起来才会如此的呆气。
然后我们再来挖掘一下张生性格中的机智表现。张生对着红娘这样一个女儿家,不但报上自家年龄,并且精确到生辰八字,还在末尾缀上“不曾娶妻”一句,真是匪夷所思,简直像是在提亲,而说的又不像是自己,活显出一派迂腐酸傻相。殊不知这正是张生聪明乖巧之处。试想,张生要接近莺莺作自我介绍,怎奈高墙相隔,相府人家礼法森严,女子不出闺门半步,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能与外界联系的就只有红娘。而且对于崔莺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暗号,告知崔莺莺自己还未娶妻,而且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大家闺秀是不能出门的,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崔莺莺见到的男人是有限的严格地来说,陌生的男人是不曾见过的,所以看到了长相还可以的张生,又是这样一幅痴情的样子,这种话语对于崔莺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暗示,可以说张生的这种行为就是提亲,而张生的这种提亲的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崔莺莺对张生的好感,所以,看似张生的这种冒失的行为,在张生来看也是一种机智的行为。
二、功名与爱情
自幼在书香环境熏陶下,勤奋学习,学成满腹文章以求金榜题名。但时运不济,造化弄人,多次应举,均名落孙山,因此便“书剑飘零,游于四方”。由此可见,张生的愿望是:但求功名日,光宗耀祖时。而且这种追求功名的意愿是极为强烈的,所以从张生的成长来看这种追求功名是贯穿始终的,也是张生毕生追求的,可以看出,这种追求已经是张生的一种内在的形象的体现。
但是,这位饱学之士在偶遇莺莺时,却将功名利禄抛向九霄云外,将23年的艰辛与努力置于十八层地狱,义无反顾地把追求自由爱情放在第一要务。这就与之前的那个追求功名的张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这就看出了张生性格形象的双重性。张生在爱情与功名的上形成的巨大的对比,也是一种正常的发展使然,本身张生正直青春年华,所以在爱情方面有自己的追求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种追求功名也更是被我们所理解。因为在我国的古代这种科举考试是极为重要的,有的为之赴其一生的努力,所以张生的追求功名与爱情实际在此交汇并没有错误,而是一种极为正常的表现,张生应该有其自己的爱情的追求,也有其自己的事业上的追求,所以这两个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冲突的,所以张生的这种功名与爱情的发展也可以是并行的也具有着一定的发展的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