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目的是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分配,并合理利用实现水资源能源资源再转化的工程类型,一直是我国基础性国民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对这一工作更是采取单独设立管理部门的模式以强化管理。当然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门类相同,都会因科学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在其内部产生一定适应发展变化,对这一变化及时准确地发现应当成为水利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之一。但在我国很多水利工程施工中,这一工作的进行仍存在一定问题。
1目前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社会基础设施工程,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工程管理科学制度的不断发展,很多在工作过程中不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逐渐显现。首先,很多水利施工企业思维僵化,缺乏对水利施工市场化发展的有效认识,施工人员缺乏危机感与竞争意识,致使施工人员工作散漫,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其次,很多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仍由相关水利政府部门指挥,没有有效的完成独立性转变,企业日常事务处理工序繁琐,处理缓慢,导致其内部各类资源的分配无法达到最优化,很多资源还会因政府部门的盲目指挥导致浪费。再次,企业缺乏完善的人事组织体系,各部门开展日常事物时往往缺乏关联性,各自为战。在施工过程中涉及有关法律、行政等问题时,施工部门无权对有关人员进行调用,致使施工中出现很多解决时限较长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施工进度。
2项目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2.1促进水利工程施工模式转变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作为一项起源于国外的理论,在引入我国后对水利工程施工模式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运用项目管理理论,施工方的选择更为科学化,目前通常采取的方法是通过招投标流程进行选择,这样既会为有能力的施工单位提供更多的利益获得机会,又能使委托施工部门选择最佳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其次,项目管理将工程的各部分施工过程分别承包给多个施工部门进行施工,这会有效保证每一部分施工都能由该工作专业能力最强的单位进行,促进工程质量的优化。再次,项目管理理论强调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组织结构这一概念,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分别委派给各个部门处理,这一措施会使工程各类事物的处理更具高效化与完善化,促进工程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的共同提高。最后,在项目管理理论中,对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管理也是其强调重点之一,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奖惩机制,使施工人员在保证高度的安全规范意识的同时,工作积极性得以促进,为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起到重要帮助作用。
2.2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我国市场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促使这个行业都朝着专业化、市场导向化的方向发展,水利施工企业要想在这一过程中得以生存并发展同样要完成对这一发展观的深入理解。施工单位应从其各个方面完成内部升级。运用项目管理理论,能使施工部门首先明确自身实力及优点与短板,并根据其建立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制度,如在招投标工作、施工原材料设备采购、施工过程、施工验收等过程中就应实现有效的管理,使施工部门在继续发扬优势的`同时,尽快补齐自身不足,促进施工全过程水平的达标。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实现施工部门综合实力的有效提高,有利于其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为施工部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3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专业化
水利施工相关企业制度的现代化同样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制度真正有效建立需要多种措施的共同实现。首先,企业应明确其法人的企业地位,并对企业产权分配实行分散化模式,并使其产权的社会性质进一步得以体现。其次,应将企业事物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有关工作及人事结构独立化,使各部门开展工作更为灵活自由。最后,要注重对企业个部分人员间的关系进行动态化调节,如对于员工制定工作规范制度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并在经营活动中实现对企业各类资源的合理分配及有机整合,使企业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较高,能够满足各类水利施工项目的要求。
2.4强化项目经理在工程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