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医学

医学生毕业论文(精选11篇)

113 阅读22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1.2治病原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毒邪内犯时可以从不同部位反应出来,其中大部分可以从皮肤上反应出来。鸡蛋是生命的前体,它在于体表皮肤接触的时候可以把体内的毒素吸附出来,并能将有关毒素的性质从蛋的颜色和质地的转变中反映出来。

  1.3操作策略

  滚蛋疗法一般使用生鸡蛋在患者身上反复滚动,其部位主要有面颊、颈腰椎、胸腹部及其他的患部,来回的反复滚动,滚动完成后贴于肚脐上片刻,然后将其煮熟后剥开,通过观察鸡蛋上的反应(如蛋壳、蛋白、蛋膜、蛋黄等)质地和颜色的转变来诊断疾病的性质、部位、轻重。根据治疗的需要有滚生蛋、滚熟蛋、滚银蛋、滚药蛋。

  1.3.1滚生蛋

  取生鸡蛋一至数枚,洗干净晾干。然后用蛋在患者的额部、胸腹部、手足心等部位顺指针来回滚动,直到鸡蛋发热为止。病情较轻的滚一枚蛋即可,较重的可以滚2-3枚。

  1.3.2滚熟蛋

  取鸡蛋两枚,在煮熟后,用煮好的热蛋一枚,趁热在患者的额部、胸腹部、手足心等部位顺时针来回滚动,根据病情来选不同的滚蛋部位,蛋冷更换直到取微汉为止。

  1.3.3滚银蛋

  取鸡蛋数枚,煮熟。蛋熟后剥去蛋壳,除去蛋黄,置一银器于其中(如银戒指等),趁热用手巾一块包住,在患者的身上滚动,部位和策略与滚热蛋相同。

  1.3.4滚药蛋

  取鸡蛋数枚,放相应的药草于锅内同煮,药草的选择要根据病情而定,如风寒感冒选生姜、艾草等,风湿病选血藤、黑骨藤等,跌打损伤选泽兰、三百棒等,消化不良选生山楂、鸡内金等,煮到蛋为褐色,取煮好的热蛋,趁热在患者的额部、胸腹部位顺时针来回滚动,蛋冷更换,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用相应的滚蛋部位。

  1.4注意事项

  1.4.1鸡蛋的温度要适宜,小儿皮肤较娇嫩,避开烫伤。

  1.4.2在滚蛋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暖,以免着凉。

  1.4.3在滚蛋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换热蛋,保持相应的温度。

  1.4.4局部皮肤有病变的患者要慎用。

  2 竹火罐疗法

  2.1策略简述

  竹火罐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拔罐疗法的一种,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表面,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本法在中国民间使用很久。晋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唐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

  2.2治病原理

  将罐吸附于机体的局部造成局部的负压,使局部的毒素、淤血等排出,以达到止痛、排脓、消肿等目的,且可以推动药物的吸收,减轻患者的痛苦。

  2.3操作策略

  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长短根据需要可有多种,但常用的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种,长短约8~10公分。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在临用前,竹罐要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黔东南侗族地区至今仍延续着古老的竹火罐疗法,因该地潮湿的气候很适合竹的生长,取材方便。

  2.4注意事项

  2.4.1拔罐部位要选用适当,应选用肌肉丰厚,毛发较少的地方,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的地方,火罐易脱落。

  2.4.2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剧烈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2.4.3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2.4.4拔罐时不宜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避开起泡,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应及时就医。

  2.4.5拔罐当天不要洗澡,因拔罐后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再用凉水刺激,极易受凉,另拔罐部位的皮肤,洗浴后局部易感染。

  2.4.6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广泛的皮肤病及大血管周围应忌用或禁用。

  3 讨论

  侗医外治法与其他传统医学一样属于经验医学的范畴,其医药理论和治疗策略也都是来源于实践的总结并用于指导实践,同时也受到其基本观念如“万物有灵”和“天人合一”等朴素的自然观影响,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科学知识的限制。或许以现科学的眼光来看,这些策略很难让人理解。但它能够长久不衰延袭至今自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很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以达到去粗取精的目的,使侗医药理论在保持民族医药特色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和完善。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