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国家文明传承的纽带,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教育事业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法宝,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1]。当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成为新的教学趋势。大学作为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应关注知识,更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积极引导。
1、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融合学科,也被高校教育称之为应用心理学[2]。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解,既可以从宏观角度理解,也可以单纯地从研究具体的教育实践心理活动的微观角度来阐释。当前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从其微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简要来说,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任务,学生如何更加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从而协调教育事业,使学生能够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虽然我国各大高校已经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地渗入教学心理学的教学理论,但是从实际的应用现状来看,这些理论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大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还单纯地停留在表面,对学生的心理调查缺乏联动性,因此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心理的变化情况。此外,还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当前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中收效甚微,不能够发挥出其自身应用的作用和价值。
2、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理论作为心理学的一大分支,具有心理学的特点和作用[3]。对于高校教育事业而言,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教学心理学理论,可以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任务提供指导。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理论着重关注教育中的教与学问题,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师而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探究,采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工作。并且借助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任务,并且能够在教学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促使学生形成良性的学习模式,教育心理学理论重视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活动,可以极大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既懂知识又会具体操作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教育心理学理论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力工具,心理学的探究比一般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更为深入和细致,因此,也就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起到及时扫除学生学习中障碍的重要作用。最后,对于我们整个高校的教育事业而言,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也有利于我们教育事业的积极向前发展。
3、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3.1实现人本主义教学,转换师生角色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任务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有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师生关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诸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4]。因此,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人本主义,转换师生角色是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应用中的根本。师生关系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每一位教学工作者而言,在履行基本的教学职责的同时,更要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用真诚感化学生,用真心感动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从内心深处形成想要学习的意识。由于高校学生在学习能力、文化背景以及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高校学生正处于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学生可能会面临继续升学的压力,或者是找工作的压力。在教学时,就需要与他们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开展必要的心理访谈,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出困境,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去。教师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时候,要注意真诚性、奖赏性以及换位思考三个要素。真诚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只有当教师付出自己的真心,才能够感化学生。奖赏是促进人际和谐的良药,即使是高校学生,作为刚刚成年的祖国未来栋梁,他们也需要一定的奖励和鼓舞。换位思考是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也是是否能够构建和谐关系的关键。例如:为了进行差异性教学,教师可以与同学开展访谈,向其他同学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他的问题及困难所在。在高校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习底子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同时也不能放弃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从而避免学生间形成马太效应,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出现。对于基础较好者而言,可加快教学进度,并向学生适当讲解课外拓展内容;对于基础能力薄弱者而言,很有必要放慢教学进程,确保当前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再开展后续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