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策略
造成高校财务管理滞后的原因,多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财务管理概念以及财务管理制度有关。在新时代,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入现代化财务管理手段以及财务管理模式,逐步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实现财务管理的标准化、高效化以及精准化。
3.1摒除传统思想以及管理模式
高校财务管理应扩展到高校各个领域中,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提高内部控制的地位,强化经济风险意识。高校财务管理要从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业务、建设项目业务和合同业务等各方面制定内部控制会计体系,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依据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以及高效利用的要求,涵盖高校文化传统和人文环境等非物质层次,全面渗透内控制度会计体系的`概念和要求,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3.2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而言,风险对其影响较强,尤其是资产风险、债务风险以及筹资风险等,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债务风险。近年来,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力度逐步增强,高校正致力于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实现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等建设,以往的财政拨款无法满足高校建设需求。很多高校都借助校企合作或“银校合作”等多方面筹集资金,增加了高校举债结构。有些高校在负债方面,缺乏决策机制以及项目论证,债务风险评估不到位,风险警示以及财务风险应对机制反映不到位,导致债务规模迅速扩张,出现了盲目贷款以及投资过度的情况。基于此,企业要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应面向市场经济环境建立资产风险管理机制、债务风险管理机制以及投资风险管理机制。依据高校对教学科研对资金的使用需求,建立可持续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并设置资金投入决策管理以及经济责任制度。从高校自身发展角度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增强高校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转变以往的财务管理理念。高校财务管理应将重点集中在依法理财以及高效利用资金上,基于高校改革与发展,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估与监控,预防风险发生,从而增强学校的财力。
3.3认真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高校应合理规避债务风险,在政策和法律的范围内合理控制债务,避免债务结构失衡。为了降低筹资成本,节约高校经费,应该优化贷款资金结构。一方面,高校需要利用好金融工具多方进行融资,先对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分析,从高校建设资金需求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资金要求入手,制订科学的资金使用方案,并预估高校的贷款偿还能力,以优化贷款资金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为高校基本建设以及教学科研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依据组合融资的概念,灵活选择银行融资产品,基于学校实际发展情况,选择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银行融资产品,选择流动资金贷款以及项目贷款等,保证高校日常资金有效调度以及负债均衡,降低资金成本以及财务风险。
4、规范高校财务收支行为的有效措施
为了规范高校财务收支行为,要健全财务收支体系,组建高素质财务会计队伍,从而严格执行各项收支制度,保证高校资金使用和管理符合实际要求。
4.1细化高校预算编制体系,强化财务会计队伍建设
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针对各项支出建立预算编制制度,依据预算标准对高校整体资金支出进行预算,积极推动高校各部门预算改革。按照资金性质以及来源等,确定基础支出以及项目支出情况,明确高校对经费的大体需求,从而细化资金使用方向,实现资金高效化以及标准化使用,构建精细以及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为保证预算编制全面落实,需进一步加强财务会计队伍建设,保证财务会计人员切实执行各项制度,履行自身职责。财会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需求不断变化,要构建科学、严密的财会人员培训机制,保证人员技能以及素质跟上时代发展要求。
4.2构建透明化财务机制,实现全员监督
以往高校财务收支行为不会在财务信息中公开,缺乏监督,导致财务收支行为比较随意,不符合实际规定。因此,高校要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建立透明的财务机制,增大财务收支行为的曝光度,让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成为高校财务收支行为的监督者,促使财务人员严格按照规范以及制度,实现财务收支管理,保证预算机制能够落实在各项财务支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