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寻求历史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高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首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其次,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五、深入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权,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它决定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六、走出教室,开辟第二课堂
由于社会的日益信息化,学生从课外、校外得到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走出教室,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就越发迫切了。历史课的第二课堂形式是多种多样且生动活泼的,如建立历史兴趣小组、组织集体参观、开展课外阅读、举办历史故事会、观看历史影视剧等。在这些形式中,我主张学生平时多阅读有关历史方面的课外书籍,如杰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一代伟人《毛泽东》等。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它起到了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巨大作用。
七、检查督导,独立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消化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平时,我会尽可能将课本上的作业题改编成选择、填空、填图识图、问答等几种标准化命题的题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对于历史问答题,我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范围,让史实说话,有概念判断和逻辑的演绎。对选择填空和填图识图题,则要求判断准确、简明扼要。除此之外,我还会适当补充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分别穿插在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后复习三个阶段中进行,如让学生自制并填写各类表格,写课文读后感、历史人物短评等等,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适应多种题型,开阔视野。
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在学习时,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很重要。例如,应该在当天复习教师们所讲的新课,完成当天的作业,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新颗。要养成诸如“课前预习,听课要专心,课后要复习,作业要独立”、“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的良好习惯。要做到这些要求,学生们就需要有很好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要肯于严格地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