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教学论文
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浅析MBA教育的创新设计及未来发展论文

  [摘 要]MBA(工商管理硕士)是市场经济中国家生产、金融、营销等方面的稀缺性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MBA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所以,国家对MBA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我国的MBA教育从过往的模仿学习,到现代的自主创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本文将对我国MBA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历程进行初步探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具体剖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浅析MBA教育的创新设计及未来发展论文

  [关键词]MBA;教育;创新;设计

  自1990年国家引入MBA教育以来,我国的MBA教育从一味的模仿发展到了现在的创新改造,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MBA教育,基本适应国家发展需求。但在社会高速发展,各类人才辈出的今天,我国的MBA教育仍然有一定的问题,创新发展之路仍然有许多阻碍,如何更好开展MBA教育工作仍然是我国重要的任务之一。

  1 MBA教育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MBA教育初期,模仿是唯一的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批有志向的优秀高校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国家稀缺性人才,引入了MBA教育的外国教材。由于缺少经验与方法,许多教师只能一味照搬套用外国的教学方法,使用外国引进的教材,模仿外国的教学方式,甚至连教室的布置也毫无创新,全部生搬硬套外国的布置。

  不加思考的模仿学习意味着盲目跟从,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不论是授课的教师还是接受学习的学生,都发现难以消化与适应MBA教育的模式与方法。MBA教育区别于普通的硕士教育模式,其教学终点是对学生的工作经验、知识结构的深入,而非简单的书本内容灌输。因此,在经历短暂阵痛后,国家进行MBA教育的大改革。

  第二階段,MBA教育转型时期。在照搬外国教材与教学方法一段时间后,不论是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在痛定思痛过后,教育工作者发现MBA教育应该走中国特色,否定西方已有的教育成果。为了能更好开展教育工作,许多高等院校的教师选择自己编写教材以供教学使用。一时间,我国几乎所有的MBA教育课程上从翻译国外教材转变成自己撰写教材。但由于经验不足与个人力量有限,高校教师自行撰写的教材往往显得不伦不类,难以抓住核心,变革仍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果。

  第三阶段,MBA教育发展稳定,在稳步前行中加入创新变革意识。在MBA教育转型的阵痛时期,我国教育工作者总结了两条历史经验。一是继承性,国外的MBA教育经过长时间的洗礼,已有一定的基础与经验,其优良的成果必须加以继承使用。二是创新性,光有国外的经验基础是远远不够的,我国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自我转化创新,要创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MBA教育模式。1997年,国家实行了全国联考制度,MBA被大肆宣传与大力推广,一时间选择MBA的考生激增,给全国高校提出一个难题,如何招生,如何教学。

  在这样的严峻挑战下,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让高校通过三大步骤来应对这种情况,即引进人才-外聘专家-加强培训。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人才,紧密结合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渴求,进行重大改革;对课程教材进行大幅度的改革,改变以前各个教师自行独立编写教材的分散局面,由国家统一组织编撰,并添设满足学生自我需求的选修课程。经济的发展一直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只有培养更多的不同人才,才能更好造福社会。

  2 MBA教育发展机遇

  根据统计,我国500强企业的高管CEO、CFO中,拥有MBA学历的不足20%,但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拥有MBA学历的企业高管人数却达到了1/3及以上。不仅如此,研究表明,拥有更多MBA学历的公司发展前景相比只拥有少数MBA学历的公司更为广阔。由此可见,拥有MBA学历的人才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MBA学历是对所有企业家的一次补充与升华,能更好地为企业家提供经验与捷径,在长期的历史经验中,MBA教育经历往往会提供以下三大优势。首先,MBA学习的经历能很好地拓宽学生的思路。在MBA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使用大量的企业经营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企业的变化过程,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原因,在未来踏足社会之时拥有更多的前车之鉴。其次,MBA教学能够提供一定的氛围。MBA的学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学子们提供社会氛围,提前感知公司与社会的环境。再次,MBA学习经历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能力。目前,许多高校学子都缺乏一定的企业能力,除了能够很好地传授经济、金融、营销等专业知识外,MBA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决策能力、处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职场。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