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要合理掌握对农村基层人员的激励程度。激励程度是激励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激励程度和激励效果有着紧密的关系。农村基层管理者能否恰当地运用和掌握激励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基层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激励过度和激励不够都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还会对工作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如果激励程度过低就会导致激励对象产生失落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但如果激励程度过高则会使被激励者感到容易而不珍惜,也会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因此激励程度一定要恰到好处。总体来看,由于基层一线工作人员长期与群众接触,工作压力较大,各种物质津贴补助不能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给予基层人员一定补贴。要制定相应的激励和补贴政策,采用绩效考评的方法鼓励基层人员提升工作热情,努力搞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激励频率在激励过程中也非常重要,只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频率,才能充分发挥基层人员激励的积极性。在激励过程中,激励频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内容、激励目标、工作环境等,在具体的激励机制管理过程中,应根据环境和个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恰当和合理的激励频率。
在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涉及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对农村基层这一复杂的大环境,科学界定基层领导干部职能,适当使用激励机制,能够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及群众的满意度,这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构建都有积极影响。
【注释】
①王宏伟:“浅析基层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的提高”,《经济师》,20xx年第9期。
②③[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④王欣东:“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年第1期。
⑤陈娜:“行政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中国集体经济》,20xx年第25期。
⑥张松业:“浅论行政管理中的激励”,《地方政府管理》,1998年第10期。
一、高职行政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校都属于政府或行业主管,行政管理模式和体制多是参照行政单位,在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运作和管理方式理念等各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行政部门分工不够细化,不够明确,权责不够分明,不够透明,部门(院系)之间配合不够密切,沟通不顺畅,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的出现,并严重地堵制了行政工作的成效。学校行政化问题日趋严重,行政领导干部臃肿,副职和虚职不少;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上的分配上不平衡,学术权力远远比不上行政权力,因为干部权力过于集中,大多数决策都是领导说了算,在决策上不够科学民主,在沟通上也存在不畅优,再者管理方式缺乏创新,严重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没有完全分开,“双肩挑”问题严重,导致工作人员“头重脚轻”,社会压力颇大,行政管理人员担任课程多,从而影响了其行政管理工作,教学与行政都无法全面兼顾。但是行政管理人员如果少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而其科研成果少,这与教学科研人员相比,评职称缺乏优势。职称上不去的行政管理人员,就会自我成就感较低,地位不如高职称的员工,使得个别行政人员产生消极情绪,而影响工作能力和效率。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辅助教学和服务性的常规事务,看似简单,无需过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行政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是很高,在一所学校,同个岗位工作多年,机械式的工作程序和老化的工作心态,加之领导不重视员工关怀和发展,不能及时给予员工认同感和先进的职业培训,员工看不到明确的发展,就容易产生一些懈怠厌倦。同时,在国有单位中的员工,由于工作的稳定和存在发展的排资论辈问题,导致多数人缺乏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精神;但实际是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都是学校的一份子,是学校这一大机器运转的一部分,他们的辛勤劳动息息相关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等,因此也关系到整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