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而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深刻影响,更在很多方面成为了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成为了全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而从另一方面的层次上来讲,这些思想文化进过历史的发展和沉淀,已经能够适应各种文化阶级的需要,成为一种具有比较稳定地文化结构。并直接作用到传统音乐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形成上。曾经有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音乐比较倾向于庄子的“静”,认为这种特质可以用来培养“知”,启发“慧”,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得道家思想在当时的音乐艺术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对人性的解释上,庄子和其他思想之间也存在一定共通之处,认为人应当被动的回归自然,不应具备自身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性跟好的保存。
二、结语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剖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实质上是从独特视角上去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重新的认识,通过相应的分析来得出展现出其对于传统社会的影响意义,更能够折射出对当代社会和艺术的借鉴作用。在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中,或许自然才是能够与人性最好结合的载体,因此通过传统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来表达自己希望“真、善、美”的统一愿望。
摘 要:在王耀华先生所写《音乐学论文写作的“滚雪球式学术积累”》一文中, 作者告诫万千学子, 要将音乐学论文写作的过程当成学术积累的过程, 可谓是给困惑中的学子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在音乐表演中同样需要这种“滚雪球式”的积累方法, 表演者通过独特的个性创造积累、二度创作中音乐文本解读与再创造的积累、音乐协调能力的积累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的积累, 使表演逐步做到收放自如、生动感人。
关键词:音乐表演; “滚雪球式学术积累”; 重要性;
一、引言
王耀华先生鉴于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切实感受和体悟, 写作了这篇《音乐学论文写作的“滚雪球式学术积累”》, 提倡应该把音乐学论文写作的过程当作学术积累的过程, 并提出从学科理论构架、专题性理论及相关资料、研究方法、论述角度和论述方式四个方面去入手进行所谓的“滚雪球式”积累。[1]所谓“滚雪球式”积累过程, 即在音乐学研究中将每次的研究成果看成一个小雪球, 十次乃至数十次研究下来, 小雪球们逐渐汇聚成大雪球, 而数百次下来, 大雪球便可堆积成一座小雪山, 如此循坏往复。
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间的桥梁,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表演艺术家试图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演唱或演奏的方式, 最为精致和完美的呈现给观众。音乐作品是对某个特定历史背景或某个典型艺术形象的高度概括, 音乐表演并非仅是奏响音符, 它是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二度创作, 对艺术形象的深入挖掘和意境的升华。笔者认为“滚雪球式”的积累方法对提升表演者的音乐表现力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独特的个性创造靠积累
(一) 表演者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音乐表演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对作品的个性化创造始终不能脱离该作品内在的规定性, 个性须寓于共性之中。就创作者而言, 艺术作品的创造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创作本身就是其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个性的释放。表演者也有其自身的生活阅历的积累, 表演的过程也是一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诠释的再创造。表演者需依据作品本身来决定表演的整体框架和风格, 比如在钢琴演奏中, 需遵循作曲家原意, 不能歪曲了表演风格, 这是所有表演者都必须遵守的“共性”规则。
(二) 不自觉积累与自觉积累的结合
1. 不自觉积累。
所谓“不自觉”, 可以理解为“无意识”, 是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不会被主体自觉意识到的一种非理性现象。[3]这些无意识的非理性现象无数次的刺激人的大脑, 使得某种抽象的感觉被不断强化, 作为一种思维定势沉淀在人的无意识深处, 融入在人的潜意识中。不仅如此,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 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依赖, 自然就已不再是原初的自然, 而是历史的自然;历史也从此不会是单一的历史, 而是自然的历史。以俄罗斯为例, 其国家整体音乐氛围浓厚, 音乐教育系统发达, 普通民众对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文化都有相当的了解, 国民的整体音乐素养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