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管理效率显著提高
班级管理需要一定的规范。班级团体规范是班级团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认知、态度、行为的持续的参照框架。班级有许多规定和规则,这些规定和规则只有成为多数成员的参照标准时才能成为规范。[2]在新型的管理模式下,决策、监督和反馈大部分由学生进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班级规范的认可度,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学生积极主动性增强
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中,凡是普通同学能做的事,普通班委不做;凡是普通班委能做的事,班长不做;凡是班长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3]每个同学都有为班级、为学校、为集体做贡献的欲望,新型管理模式下,教师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在初中学生的成长阶段,重在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自信心的建立。新型班级管理中,强调学生为本,每个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感和责任感,锻炼了沟通交流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龙汉武.中学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xx(7):48.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25.
[3]魏书生.培养民主科学治教的习惯[J].人民教育.20xx(z2):2.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增加学生全方位心理教育,也能优化小学的班级管理。对小学生进行个别或集体的教育,对小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习心理、自我认知心理、日常生活心理四个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心理异常的学生往心理健康方向发展,提升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优化班级管理。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运用
小学班级作为管理小学生的基础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至关重要。心理教育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班级管理模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班级进行高效管理。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如何通过心理教育管理模式对班级管理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一、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利的契机,比如,运动会、节日汇演、演讲比赛等,有助于优化班级管理。通过班级集体活动来教育学生,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和谐、良好的、坚强的班集体,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的年龄所决定的。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不但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而且为他们提供了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得到有益的培养。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是一个共同的集体,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的'加强,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想情感的形成,引领着学生的心理往健康方向发展。
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情感教育
小学教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情感教育,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进一步开展其他课程和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奠定了基础。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切忌采用一刀切的方法,针对性格相对孤僻的学生要通过鼓励、表扬的方法调动这类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并根据他们的特长给予一定的表现机会,使他们形成自信,获得自我认同感,最终,促使学生健全人格得以形成。
(二)突破自己
增加学习心理的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学习信心、营造积极氛围、培养抗挫能力,创造品学兼优班级。学习动机的培养能促使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树立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心理教育着重对班级进行分阶段管理,对学生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以突破教学、挑战自我的方式进行训练,而对“后进生”则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从不会学、不爱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