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让高中生物课堂生机勃勃教育论文
现在的高中生物教学,与初中学生学习的知识跨度很大。一些知识点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在课前制作相关的教具应用于实际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是我在教学当中应用自制教具的实例:
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细胞增殖”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其中有丝分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有丝分裂是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在学习中有丝分裂的过程内容十分抽象、微观,学生掌握起来觉得比较困难。因此在本届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教具让学生制作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型,来突破重难点。本节的具体操作如下:
一、课前准备
1、制好的含酚酞的琼脂块;NaOH溶液;已有现象的琼脂块。
2、用适当大小的催塑板代表细胞;用彩色卡纸剪出染色质、染色体、复制后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核仁、核膜等;用图钉代表着丝点;用记号笔画纺锤丝。课前为各小组准备好相关材料。
二、上课思路
1、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的过程内容十分抽象、微观,学生掌握起来觉得比较困难。这一环节的突破我们采取了四步走措施,即:观看动画,总体认识→分期观察,学生总结→小组讨论,制作模型,展示成果→给出口诀,学生解释。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量的变化。用曲线来描述量的变化规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分析各时期特点时要辅以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确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时期、DNA数量变化的时期;最后根据学生汇报的模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绘制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量的变化曲线。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本节采用从课本的.探究实验导入:用制好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种边长不等的正方体放入烧杯中,倒入NaOH溶液会出现颜色变化的现象。由学生测量已出现象的琼脂块内NaOH扩散的深度,明确琼脂块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由此类比细胞,引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需要增殖,进而导入本节将学习真核生物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增殖方式——有丝分裂。
2、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1)回顾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利用教具展示染色质、着丝点、染色体,并介绍染色质复制、姐妹染色体单体及着丝点分裂后的情况,使学生会数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观看教具后学生动手画图,为学习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做铺垫。 (2)细胞周期概念的学习。布置学生通过阅读课本112页,明确细胞周期概念、判断方法并会处理相应的题目。
3、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1)回顾关于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介绍细胞的结构特点,点出核膜、核仁、染色质。
(2)观看有丝分裂动画,总体了解过程。
(3)依次展示每个时期的动画,由学生简单描述现象,教师适时介绍纺锤体、细胞板,为学生制作模型时做铺垫。
(4)教师先动手制作间期模型,并介绍相关教具的含义及使用,为学生的动手起示范作用。
(5)学生通过观看循环播放的视频,参阅教材113页,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结合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特点小组协作动手制作模型(此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分小组汇报模型并由学生介绍,教师针对学生的模型做点评,规范相关的细节,加深理解(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及时点评。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做得不正确的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及时改正,真正达到深入地理解与记忆的目的)。
(7)视频出示便于记忆的口诀,由学生做解释,对各时期特点进行再巩固。
(8)借助教具,布置任务分析各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DNA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