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医学
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损伤中期当以"和血"为主,"和"在《说文解字》中为相应也,从口,禾声。《中庸》第一篇记载:"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血即在治疗用药中注重"气血和谐".《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与血皆是人身之精所化,气属阳,血属阴,两者互根互用,故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至和平"(《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守经隧焉",否则"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

  2.3补肝益肾,筋骨并重

  损伤日久,正气必虚。根据"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的治则,当以"补"为要。骨伤科疾病多为外来暴力所致,往往伤筋在先、折骨在后或仅有筋伤;且《内经》有"肝主筋,肾主骨","诸筋者,皆属于节"、"肾生骨髓"等论述,因此筋伤易内动于肝,肝血不充,血不濡筋,筋伤难愈,宗筋束骨不力,则折骨难续。肝精肝血充足,"淫气于筋",筋得其养,才能运动灵活而有力;骨折可内牵于肾,肾为藏精生髓之本,骨折的愈合有赖于肾精所提供的营养,只有肾精化源充盈,骨折才能如期愈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肾生骨髓,髓生肝",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也提出"乙癸同源,肝肾同治","乙癸"即"肝肾",故肝肾同源,因此在辨证用药上强调筋骨并重,注重滋水涵木。

  3疾病归经与骨伤科用药的相关性

  表1显示,药物作用的定位起源于疾病的定位,而病位的辨别主要依靠辨证方法,判定出病变部位所在的脏腑经络,因而中药归经与疾病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6].历代虽然没有"疾病归经"的记载,但"疾病归经"的思想却贯穿于整个中医药学;"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胆为怒,是为五病"(《素问·宣明五气》),以及病机19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其明确提出病名、症状、病因与病位的关系,对疾病的本质进行了概括、分类,所以《内经》在这里已经出现"疾病归经"的端倪;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运用六经辨证遣方用药,六大提纲对"疾病归经"的阐述赫然在目;马威等[7]统计《中医内科学》治疗肺系疾病的药物,归肺经的药物构成比显着增多(P<0.01),达到44%;《中医内科学》中所选用的方剂多以传统经方为主,说明经方中也蕴含着辨"疾病归经"选药的组方规律。疾病可有不同的证型,每一证型所选的主方不一样,但药物的归经却很相似,这是药物归经与疾病归经的内在联系。笔者对《中医伤科学》进行了统计,药物只取第一归经。

  表1显示,《中医伤科学》用药归肝经的药物占大部分,心经其次,归肾经的药物基本上位列末尾,这似乎与"肾主骨"的理论背道而驰,但从表2我们了解到,总共474味药中归肝经157味,归肾经仅有26味,膀胱经12味;骨伤科常用的止血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共83味,仅有1味归肾经,2味归膀胱经,均分布在祛风湿药中。归肾(膀胱)经的药物如此之少,是导致伤科中归肾经中药少的直接原因。无独有偶,马威等[7]统计《中医内科学》中肾系疾病,归肾经的药物也是最少的(37味占10%);其次,中医脏腑辨证时凡涉及到肾的兼证辨证中,"肾"绝大部分都位列其他脏腑之后,比如心肾阳虚、肺肾阴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而中药的归经理论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的,因此脏腑辨证中将"肾"位列其他经之后的排列模式,对药物归经的影响可能比较深远[8],所以骨伤科用药归肾经的虽然少,但并不与"肾主骨"相违背。清朝御医吴谦非常精于用药,注重损伤"专从论血,从肝论治".在其编撰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将伤科内治法的"用药归经",上升到伤科的"疾病归经"即"凡跌打损伤、坠堕……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这与笔者统计的4类骨伤科疾病用药皆以肝经为主相互印证,同时也说明骨伤科疾病与肝经联系密切。再则"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源",因此可以说骨伤科疾病用当归属于"肝肾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