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教育教学论文(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教育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幼儿音乐教学中组织律动活动,既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又有利于激发欣赏的兴趣,积累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开阔音乐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该如何组织律动活动呢
[关键词]
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培养素质
律动是一项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是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有律动感、节奏感的身体动态,它把音乐与身心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幼儿音乐教学中组织律动活动,既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又有利于激发欣赏的兴趣,积累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开阔音乐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该如何组织律动活动呢?
一、感受音乐是律动活动的基础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律动活动要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感受音乐、认知并了解音乐。在音乐律动教学中,我们要使儿童感受到音乐中不同的节奏变化,有的是规律的,有的是不规律的,还有一些是特定的节奏,知道如何将长短不同的节奏加以组合,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使儿童亲身体验到音乐所表现出生命和动态感的一面。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把握音乐的节奏、律动,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
在律动教学中除了让幼儿感受音乐外,教师适当地对幼儿提示,给予律动的素材。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幼儿就会更生动、更自然地以身体各部位的律动去感受和表现音乐。
二、表现音乐是律动活动的过程
音乐也是一种诉诸于情感的表演艺术,律动和音乐的语言同是情感的语言。
律动活动教学的特点就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律动的设计应在分析教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例如:在学习律动《小花猫》时,有的幼儿在表现小花猫捉老鼠的情节中把地板踩得嘭嘭响,我便告诉他们:“小花猫捉老鼠的时候,走路可轻了,要是老把地板踩得咚咚响,老鼠早就逃光了,小花猫就会捉不到老鼠,饿坏的。”幼儿听了,很快地纠正动作,而且还象模象样地表现小花猫捉老鼠时警觉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在一次次的引导下,一次次模仿中,幼儿一步步地学习着、感受着各种不同的音乐,学习用各种富有律动的动作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来。
通过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的学习,幼儿逐步掌握用动作表达情感的一些方法,如高兴时拍拍手,着急时跺跺脚等。
为了让幼儿真正投入到音乐中,使每个动作都表示出音乐的情感,用身心一起表演,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放一些内容易理解、适合幼儿欣赏的乐曲,引导他们用形象的动作,合拍地反映他们的情绪。
三、培养素质是律动活动的目的
音乐素质,是指幼儿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表现、创作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结构。律动教学通过动作来诱发孩子自身的音乐潜在因素,通过身体的动态来领会、表达音乐语言,并随律动进行自我表现,再现音乐的情绪和意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音乐文化艺术的“潜质”,也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素质的任务,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