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傣族社会文化特征与傣族剪纸艺术传承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艺术与的发展与传播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许多仪式常常直接表现为艺术形式,而很多艺术也充满着的内容,可以说,与艺术是浑然一体的。傣族社会文化与傣族剪纸艺术的关系也是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
1.傣族信仰的普遍性决定了传承剪纸艺术的人员众多。傣族地区有很多为服务的民族民间工艺品,遍布傣族的各个村寨。在傣族村寨文化传播中自然形成了以为基础的、横向的、传统的傣族剪纸艺术的传承机制。这种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还是一种信仰传承,传递更多的是傣族剪纸艺术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形成从耳濡目染到实践运用最后内化人傣族精神层次的传承过程。
2.傣族活动的仪式性决定了展示剪纸艺术的场所多样。傣族剪纸艺术主要用于各种仪式活动,通过仪式行为呈现出来,其制作使用有时间地点的特殊性,因此其传承的方式也主要发生在傣族寨子的大小活动中,通过各种活动走进佛寺、佛塔’属于佛教艺术中最具地方性和民族性的构成部分。每遇泼水节、中缅胞波狂欢节等重要盛会和佛教节日时,剪纸被广泛地用于装饰在奘房内的赕佛供物佛伞、佛幡上,在泼水亭、摆场休息地,就像剪纸艺术展的盛宴,这种特别的祈愿福佑的方式,几乎在傣族地区每个人家、村落和寺庙都可以看见,成为傣家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傣族文化的交融性决定了创作剪纸艺术的素材广泛。公元6~8世纪之间,南传上座部佛教传人傣族地区,并逐渐兴盛,在傣族信仰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最终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佛教为了适应傣族的特殊环境和社会生活,与原始相融合,具有了傣族的本土特色,使得傣族信仰中南传佛教与原始在共时态、同场域并存互通。在信仰的背后,人们更在意形式的表达,作为表达媒介的傣族剪纸艺术得于尽情地展现,人们因艺术精美内涵深厚而自豪,在这样潜在的心理驱使下,剪纸艺术的创作发挥了最大的想象,由生活环境、历史条件、文化沉淀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审美意识所决定,佛经故事、民间传说、佛寺佛塔、佛祖神灵等都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求神似,不求形似,与原始美术审美意象结构一致。
4.傣族伦理的和谐性决定了发展剪纸艺术的愿景强烈。随着社会的发展,傣族地区人民生活富裕安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其文化中躲避现实苦难的含义渐渐淡薄,对美好生活的庆贺以及对未来幸福的.祈盼意义大大加强,在剪纸艺术的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所体现,傣族人民向佛祖表达他们祖祖辈辈美好的希望和虔诚的祈祷之心,寄托了家庭温暖和睦,生活吉祥安康,环境清新美丽,万物祥和有序的美好愿景。这种美好的愿景通过剪刻技术反映在剪纸艺术之中,使得民族地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相适应,与“中国梦”的实现相协调,必将促成剪纸艺术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四、发挥民族影晌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傣族剪纸艺术的创作是一种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傣族剪纸艺术的鉴赏是一种原生态自发的民族艺术活动,它和系统的科学知识传承不一样,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灌输传承,但是文化必须靠体验,靠心灵的积累。由于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故其民族成为民族艺术的重要载体,通过不同的活动过程加以复现,实现其传承及发展。
1.重视传统节日,实现傣族剪纸艺术动态传承。傣族的节日庆典和仪式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艺术才能的重要日子。傣族地区的节日活动,如拨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安居节等,总是伴随佛事举行或以佛事为中心而展开,剪纸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才得以大量展示。充分重视并保护好传统节日,结合时代特征,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族艺术特色,凸显民族文化价值,能够有效保证实现傣族剪纸艺术的动态传承。
2.建好活动空间,展示傣族剪纸艺术独特魅力。傣族地区民族文化和文化密不可分,-活动空间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传授地。建好活动空间也是为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环境和展示场所。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就更加需要合适的空间来集中相关的人群实现其活态流变,在展示傣族剪纸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使身口相传的文化链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