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拓旅游领域,带动傣族剪纸艺术市场发展。傣族剪纸艺术形象生动,内涵丰富,材料多样,除应用于仪式活动,还可作为装饰,美化生活。但目前傣族剪纸的消费群体多限于本地傣民,所开发的剪纸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形成销售瓶颈,因此,需进一步开拓旅游的内容,增加旅游的消费群体,从而刺激艺术衍生出的旅游产品的销售,提升文化市场的需求,扩大傣族剪纸艺术传承的范围和途径。
4.弘扬和谐理念,顺应傣族剪纸艺术时代需求。傣族剪纸艺术的传承工作需要具体的对象来实施完成,实施者是否能够顺应时代需求,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状态,并将这种理念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在剪纸艺术之中,成为傣族人民对现有幸福生活的表达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深层心灵的转换和智慧能量的渗透,真正自觉地成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主体。傣族剪纸艺术创作过程既是一种艺术活动,又是一种活动。借助于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为文化的传播找到了最佳的载体,而艺术的题材内容主要以文化为主,从而在文化的传播中得到了艺术的传承。总之,解决傣族剪纸艺术的传承问题,不仅需要通过政府行为和现代技术来保护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要通过精神层面的民族文化来激发傣族人民发展剪纸艺术的自驱力。古老的民族文化的智慧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需要我们予以着力关注。
一、民族文化心理的促成
原型批评理论认为人类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文化心理,会积淀在艺术作品中,并对作品的形成、发展、风格和内蕴产生影响。四平地区历史上曾是清代的经济、文化和军事的重镇,受满族文化影响很大,尤其是满族人所信仰的萨满教文化对人们文化心理影响最大。据考证,四平剪纸的出现源自对萨满教的祖先神灵崇拜和图腾崇拜。满族民间最开始的剪纸材料是麻布、鱼皮、皮革、植物叶子等,纸张出现后才开始有了现在的剪纸形式,即使是现在在四平有些地区仍然还有用玉米叶子和树叶等作为材料用来剪贴。在四平民间剪纸中,“老母佛”、“财神爷”和“灶王神”等萨满教中的人物题材仍是最为常见。另外还有在萨满教义影响下人们用来表达对长生的渴望心里和对世界变化的本原的思考的作品,如“萨满树”作品、“阴阳鱼”作品等。也正是在萨满教文化心理的影响下才形成了颇具个性的四平剪纸艺术。
二、剪纸作品的萨满文化内涵
萨满文化是满族先民信仰的一种多元原始神教,信仰万物有灵论。奉天、地和祖先为神的同时,也崇拜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萨满”是“巫”的意思,是沟通人和神之间的信使。四平民间对萨满教的信仰,促进了为宗教服务的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正如朱狄在《艺术的起源》中所论述“:显然无法否认,在人类早期阶段,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巫术与艺术难分难解的阶段,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阶段,象现在人们所设想的那种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艺术,几乎是不可能发的。”因此,四平剪纸无论是在简化的形式层面,还是象征的内容方面都将受到受萨满教的影响。
(一)图腾崇拜意识
萨满文化中的图腾崇拜对象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对无生命的植物类崇拜,一种是对有生命的动物、禽鸟等的崇拜。大树在萨满教中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保护神,护佑着万物繁衍和生殖。因此,四平剪纸中的生命树作品象征的就是对树神的崇拜,如“萨满树”“祭树神”等作品。另外四平剪纸中还经常出现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莲花、寿桃、石榴等对象,以及各种花草瓜果在民间艺人的剪刀下变幻出活灵活现的图案,这充分都体现出萨满教影响下的植物崇拜思想。在有生命的图腾中,龙在四平剪纸中出现频率最高,通常被看作是望子成龙、事业兴盛、家族兴旺的神物。作为剪纸中龙纹的形式很多,具象、抽象不等。可以是猫龙、牛龙、蜈蚣龙、水龙、象龙、鸟龙、蛇龙等,变化多端。剪纸中龙的形象大多是美而不凶,十分温顺可爱。除此之外,禽类在四平剪纸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如凤鸟、小鸡啄米等。这些通常被认为是象征家庭安好、嫁女吉祥等。蟾蜍也是四平剪纸中经常表现的图样之一。对蟾蜍崇拜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正如有学者在著作中所描述的那样“:当问及她们蛙形象的含义时,有的老太太明确地说,蛙就是娃的意思。蛙形象由自然的蟾、蛙之丑陋而转变为神圣、亲切的美,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无疑根源于原始神话、图腾观念的集体表象的强大传统,是在数前年民族文化历史过程中逐渐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