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因斯坦与音乐
伟大的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里发表了震惊世人的相对学说,使人类的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一事实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科学家们的关注,美国脑学家曾经对爱因斯坦的脑细胞组织进行了切片观察。发现他的脑细胞之间的突触多于一般的普通人。所谓突触即指一个神经元向其它神经传递信息和交换情报的物质。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过量的突触是一种叫做棘突触的物质,该物质发育速度缓慢,人类只有在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使棘突触数量自然增加,故而学习能力便相应提高。反之,停止学习则棘突触会不断减少。因此,该物质数量的增减与人类学习成正比,会随环境而变化。爱因斯坦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与不断研究中度过的。
那么,使得爱因斯坦在世界科学领域迸出火花,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呢?就是音乐。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学习,是开启爱因欺坦科学大脑的主要促因。至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上述结论:
一、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音乐环境
爱因斯坦从小并不是一个神童。相反,被人们怀疑是“傻子”,在小学读书期间,曾被训导主任断言:该学生将是一事无成。而正是这样的学生,日后却成了一位惊动世界的天才科学巨人。这首先要归功于爱因斯坦所生气的良好环境。他有着一位伟大的、极具音乐素养的母亲,爱因斯坦幼年时经常躲在家里的楼梯暗处,长久地聆听母亲弹奏优雅的钢琴音乐,小爱因斯坦被音乐声中的美深深吸引,幼稚的心灵在音乐中感受到花的芳香、夜的宁静,……旋律的层出迭起,五彩纷呈,又使他感到似乎有某种深深的奥秘要等着他去探寻,他贪婪地吸吮着其中的养份。
这种在音乐中所得到的探知欲,也使得当时小小年纪的爱因斯坦象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一样,聚精会神地琢磨着父亲送给他的小小指南针,他在思索指南针里是否与音乐存在着相同的东西,这或许就是一种奥秘,是需要寻找的未知。于是,在他的脑海里竞冒出了一个念头:这根指南针一定是有个什么东西在推它?或许就是从这里起音乐已悄然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种子,为他开启了智慧之门。后来,母亲开始教爱因斯坦弹奏钢琴和拉小提琴,使他对音乐有了更深邃的感悟,他察觉到了音乐内的数学结构,认为“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来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来组成。”这是何等的奇思联想啊!真正是由音乐引导他进入到了广阔而深涵的未知境界,并使其形象化。爱因斯坦对变奏曲极感兴趣,在学习演奏过程中,通过无数次练习各类复杂多变而丰富的音型节奏,培养了他日后攻克科学难题的坚强意志,也奠定了他创造性的思维意识。在他成年后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正是在弹奏了一番钢琴后激发了灵感而解决了难题。
在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中,音乐始终伴随其一生,特别是在青少年时代的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如同学间、周末家庭式的音乐聚会,募捐音乐会等等,良好的音乐环境大大扩展了他的右脑思维能力,也构成了其左右脑思维的均衡性。研究者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爱因斯坦和多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样,为右脑发达型科学家。
二、音乐技能与右脑的训练
也许,在当时爱因斯坦的母亲并没意识到,音乐是启蒙科学之门的一条智恝途径,但她为爱因斯坦选择的两种乐器——钢琴和小提琴,本身在技法训练上的要求就已涉及到了大脑与身体协调、同步运作的相当程度。其一,钢琴是一门脑、手、脚并用的乐器,在爱因斯坦所喜爱的作曲家中,巴赫的钢琴赋格曲,是一般学琴者所畏惧的复调式作吕,弹奏时往往顾到右手顾不了左手,或造成左右手快慢不一的局面,这常由左右脑活动不相协调所致,需经过认真刻苦的练习才能达到协调一致。可以想见,爱因斯坦正是源于对音乐的兴趣和认真系统的学习,方达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其二、小提琴是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乐器之一,需要演奏者具备优秀的音乐之耳和准确的演奏把位。没有长期的音乐艺术熏陶,没有持久的、精心的双手同步练习,是无法准确把握住这一高技能的乐器的。因此,爱因斯坦演奏小提琴的技术也是相当高的。这是因为爱因斯坦从小就得到了科学的技能训练,以及优美深刻的古典音乐内涵所赋予他的科学想象和思维方式造就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