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音乐

中国戏曲音乐的艺术特征分析论文(精选7篇)

136 阅读10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二)俗语的运用

  俗语在《聊斋》戏曲中的使用也不为罕见,如《鹦鹉媒》第一出〈梦谶〉中有:“那壁厢花木深处,且去随喜一回。”[2]5再有:“是谁的啭轻簧弄巧言,多应有教陇客深闺倩。却怎的唤鲰生肯动怜,早难道传淑女容相见。”[2]5《鹦鹉媒》第三出<游哂>中:“大爷这等性急,我们出门也须略略打扮;还是我老人家等了他两个好半天见。”[2]12其中,“随喜”、“鲰生”、“性急”就是一些俗语,还有如使用的“肮脏”、“得紧”等字词,都是戏曲中比较常见的。“肮脏”乃使失体面或遭逢不幸之意,〈诘婢〉出便用以表现王员外担心宝娘如嫁与贫家,便会失去体面,穷困生活;“随喜”多指到寺庙游玩、参观,〈再遇〉出即是用于天竺住持请王安人游赏寺中景致时;而“鲰生”为男子自谦之词,犹如“小人”、“小生”之意,〈双还〉出孙子楚以此自称,也用得相当得体。

  (三)谚语的运用

  谚语在剧本中亦随处可见,如《脊令原》第十二出〈成返〉则有:“且由他说,兄弟不要多管,正是:闭门推出窗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2]363其中“闭门推出窗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这一句就是使用的谚语,语言显得生动、易解,更具说服力。再如《飞虹啸》第三出〈堕阱〉中有:“朋友,你想延挨时刻,等个人来救你吗?可真是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了。”[2]760曲段中,“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就是一句俗语,表现了书生求救的不可能性。此外,《丹青副》第五出〈探监〉有“不听好人言,凄惶在眼前”;《负薪记》第四出〈冥索〉有“阎罗注定三更死,断不留人到五更”等。这些皆是民间口头常说的俗谚,这些谚语的适当运用不仅能能够增添剧作口语的气息,更能起到引人发笑,渲染气氛的作用。四、叠字、叠句的灵活运用古典戏曲在语言的运用上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是叠字、叠句的引入。剧作家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在剧中的情态,以及创造语言的音律美,往往大量而灵活地使用各种各样的叠字、叠句。《聊斋》改编各剧的叠字多不胜数,如《胭脂舄》第三出〈医牛〉中有:新箬帽何时到手,破蓑衣四季蒙头,吹箫笛不住手。活泼泼,乐悠悠,牵牛。[2]357此段中就用了活泼泼,乐悠悠,这样的叠字,这样不但将主人公牵牛时的内心感受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音乐美。再如:母亲,孩儿一病恹恹,只怕不能侍奉了。茶饭减朝餐,睡昏昏,怎耐烦?花落悲絮悲春晚。[2]267这两句也同样用到了病恹恹、睡昏昏这样的叠词,另外还有像忙鹿鹿、情切切、意殷殷、冷飕飕、情脉脉、血淋淋、战巍巍、急煎煎、臭熏熏、轻轻薄薄、捏捏摩摩、生生世世、絮语叨叨、败卷纷纷……等叠字;〈胭脂狱〉则有夜迢迢、病恹恹、星星泪、惯摇摇、闷沉沉、怯生生、惨恓恓、觑真真、青青草色、寥寥夜虚、飘飘影臞、怦怦不定、盈盈莲瓣、握别匆匆、飒飒起阴风……等叠字,此处不再作具体分析。这些叠字有的表达情思、有的形容景物,皆可使古典戏曲的语言形式更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而叠句的使用,往往与曲牌原有的格律规定有关,如《绛绡记》第一折〈龙游〉所用之(驮环着)、(添字红绣鞋),便是应有叠句之曲牌,故此折:“借云车风辔,借云车风辔,擂擁星驰,羽盖金支。往来无滞,未可单身游戏,鱼服空江,怕的是老渔郎暗排钩饵。……念兵为凶器,念兵为凶器,刀过魂飞。……摩敞壘,靖黄池,平祸乱,救疮痍,剪妖氛无遗,无遗。露布看星驰,露布看星驰。”[2]405-406其中“借云车风辔”、“念兵为凶器”、“露布看星驰”等句,均为叠句。除了同一支曲牌中以相同句子相叠外,戏剧还常在以曲牌叠用描写团圆、成亲的喜庆场面时,使用同样的语句结尾,如《天风引》第七出〈宫赘〉后半为刻画马俊与公主行礼成婚,刘清韵便搭配合唱的方式,在四曲(锦堂月)前腔换头的结尾:“因缘幔引丝牵,堂开承宴。底事教人腼腆?隔座窥郎,暗把星眸微展。皎翩翩风格晶莹,润生生情致温婉。(合)酬良愿,羡仙女、仙郎共偕仙眷。当前宝鼎凝烟,祥云绕练,飘渺融成一片。看玉树环枝,双双朗照华筵。是何时引凤吹箫……(合)酬良愿,羡仙女、仙郎共偕仙眷。芳妍乐既和宣,歌还缓遣,妙舞轻盈婉转,玉盏环浆,满泛高擎恭献。……酬良愿,羡仙女、仙郎共偕仙眷。”[2]734曲中重复了“酬良愿,羡仙女、仙郎共偕仙眷”的句子,重在强调二人美好的姻缘得以牵线,以及由此产生的欢快之情。《鹦鹉媒》第二十九出<初谐>中:“颓颜虚绕膝,倚乘龙,眼盼东床一老翁。(合)瑶声奏,霞觞奉,看红线引得天仙共,开繡阁,彩鸞控。……纵然凭玉貌,丈人峰,敢靠煞闲茶强疗穷。(合)瑶声奏,霞觞奉,看红线引得天仙共,开繡阁,彩鸞控。……蓝桥真咫尺,意须同,两地相思敢待融。(合)瑶声奏,霞觞奉,看红线引得天仙共,开繡阁,彩鸞控。……那人同,渐听更残心意忡。(合)瑶声奏,霞觞奉,看红线引得天仙共,开繡阁,彩鸞控。”[2]118其中,“瑶声奏,霞觞奉,看红线引得天仙共,开繡阁,彩鸞控。”为重复句式,以此来表现姻缘相见时热闹的场面。《梅喜缘》第十六出<双圆>、《飞虹啸》第十出<双圆>也都采用了这样的手法,以增添欢乐的气氛。总之,叠字、叠句穿插在曲文中,既可增加语言的韵律感,也有加强情感呈现的效果。总结小说和戏曲关系的渊源由来已久,二者同出于民间的通俗文艺,故事内容不尽相同,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亦可以相互见鉴交流。尤为重要的是由于它们在题材内容上血肉相连,密不可分,或单向吸收,或双向融合,彼此转化,纵横交错。故从唐传奇、宋话本,到宋、明、清之长短篇小说,都成为戏曲素材的来源,杨家将、包公戏、杜十娘、占花魁等取材于小说的戏剧,至今仍在舞台上生性不衰,深受观众欢迎的传统剧目,可见小说戏曲具有的深刻关联性,二者可说是一种互补性的文体。《聊斋志异》的内容广泛丰富,雅俗共赏,自然会成为戏曲的理想取材之处。從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聊斋志异》第一个刊本青柯亭本出版后仅两年,即有钱维乔据《聊斋阿宝》改编之《鹦鹉媒》出现,这是目前已知最早改编的《聊斋》故事戏。但此在乾隆、嘉庆年间并不多见。“道光以后,聊斋戏蔚然大兴,一时形成聊斋戏热”。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