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注重公允价值
在这次制订和发布的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推行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亮点,它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新突破。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专家指出,公允价值主要影响的还是金融企业。因为新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人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而这之前,金融企业的衍生工具仅在表外披露。
据悉,财政部为此多次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相关问题。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三)存货管理办法变革
1、新《存货》准则中,取消了存货流转的后进先出法,从理论上讲,企业从后进先出法转向其他方法,如采用先进先出法时,会造成企业毛利的波动。并且,如果是在一个通货膨胀的市场环境下,使用后进先出法还可以降低税收,因此,转向先进先出法会对企业不利。但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在当前的中国经济环境中无需考虑,因此,后进先出法的取消,对原采用的企业影响不会很大。
2、明确规定有限情况下,某些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根据,借款费用准则的规定资本化,记人存货成本。
由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这对损益表将会产生影响;使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当期利润增加,期末分配利润增加;同时,也会对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使当期存货成本增加,使当期权益增加。
(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
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在新准则的规定中,有多项资产的减值准备一旦计提不得转回,设计如此严格的一刀切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来调节利润,这再次反映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本身是一种博弈。
在新会计准则中,适用减值准备准则规定的资产,主要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的股权投资、商誉、生产性生物资产、某些权益工具、矿区权益等。
(五)债务重组方法变革
新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人资本公积金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
债务重组方法的变革,也使得公司的利润,特别是每股收益水平发生大幅波动,这将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因此,负债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其每股收益在新准则实施后,将出现大幅上涨。
(六)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革
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则以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处理基础。
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
(七)合并报表基本理论变革
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即更加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会产生较大影响。
(八)金融工具准则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