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看待末位淘汰制
毕业论文摘要:末位淘汰制是绩效考核的1种制度。1方面末位淘汰制有积极的作用,如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精简机构等;另1方面末位淘汰制也有消极的方面,如有损人格尊严、过于残酷等。本文试图从1个较全面的角度看待末位淘汰制,并对此制度的出路谈了看法。
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1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人们对末位淘汰制的看法莫衷1是。有人认为它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力避免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状态;有人则认为末位淘汰制不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容易造成员工心理负担过重、同事关系紧张等恶性情况。那么,末位淘汰制的评价什么呢?对于这种制度的出路又如何呢?笔者围绕这些,力求全面看待末位淘汰制,并对末位淘汰制这种制度的出路做了1些探讨。
1、 从积极的角度看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作为1种绩效管理制度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有其积极作用:
(1)激励员工,避免人浮于事。在任何部门的工作中,激励必不可少。缺乏激励的单位是效率低下的单位,而末位淘汰制是1种强势管理,旨在给予员工1定的压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有力的竞争使整个单位处于1种积极上进的状态,克服了人浮于事的弊端,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部门效益。
(2)精简机构,有效分流。在处于人员过剩的情况下不免会有人浮于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精简机构、有效分流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和直接的办法。通过末位淘汰制,对不同绩效级别的员工实施淘汰,这样既兼顾了公平,又实现了机构的缩减(downsize)。可见,在企业人员过多的情况下,实施末位淘汰是分流员工、缩减组织的有效手段。
(3)推动当前我国企业向前。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人力成本阶段。企业认为员工是成本,缺乏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多出效益,1味把员工工资压低,这种阶段是最原始的。第2阶段,人力资源阶段。企业逐渐认识到员工自觉干和被动干所产生的效果是不1样的,开始重视培训,重视提高员工的能力。此阶段的企业会制定各种有关员工激励的制度,出台不同的考评办法。第3阶段,人力资本阶段。企业认识到要把人当做资产,实现资产增值。这时员工的革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最重要的。现在国内许多企业正在从第1阶段走向第2阶段,有的还没有走到。所以,实施末位淘汰制适应当前我国企业员工管理的现状,能够推动我国企业向前发展。
(4)有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在机关单位中干部队伍建设1直是1个核心问题。在机关中实施末位淘汰制,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加入人民群众评价的因素,使人民有效的监督领导干部,使领导干部在任有压力。这样可以使领导干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可以有效的把干部和职能部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可以使清廉而有能力的干部等到应有的晋升。可见,末位淘汰制在推进我国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功不可没。 总之,在企业中建立严格的员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能给员工以压力,能在员工之间产生竞争气氛,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公司更富有朝气和活力,同时有利于组织精简,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成长;在机关单位中实施末位淘汰制对促进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能都有好处。末位淘汰制在1定条件和环境下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2、从消极的角度看末位淘汰制
没有1种制度是完美的。尽管末位淘汰制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会发挥其积极作用,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末位淘汰制也有它的负面效应:
(1)从的角度讲,末位淘汰制有违法的可能性。对于企业和员工共同签定的劳动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这是在双方意愿的基础上行为,1旦订立就对当事人双方产生约束力。在合同期限未满前,任何1方单方的解除合同,都必须有法定的理由,否则就视为违法。而在末位淘汰制中,企业与员工解除合同的理由仅仅是员工的`工作表现,法律依据是不足的,因此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见,对于企业来讲,适用末位淘汰制是有违法的可能性的。当然,在机关单位中,干部职务的任命、降低和撤消都是由单位单方可以做出的法律行为,这里并不涉及法律问题。总之,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末位淘汰制可能造成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