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模式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塑造高科技人才提供了助力,是新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良好的学习模式,尤其对像物理这样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有着重要作用。虽然,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问题,但相信经过教师的认真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必将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章小锋。教苑荟萃。2010年第4期
[2]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35期
[3]《高中物理教学应凸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修培
[4]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江新。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8期
一、有利于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
只要我们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也能将静态的物理实验动态化,这对于相对缺乏物理实验器材的农村中学无疑是“雪中送炭”。比如,在研究“电流的产生和方向”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用鼠标移动媒体库中的物理元件,连接好电路,当按下开头时,就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到电流像水流般地从电源正极流出,通过灯泡时灯泡开始发光,然后流回电源负极。此时无需教师过多地讲解,学生就能明白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闭合的电路,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通过灯泡后回到电源的负极。
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知名网站查找相关物理资源,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堂有交流、课后有拓展、人人有进步。长期处于如此学习环境中的学生,不但知识面极广,对物理知识理解深刻,而且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也不断地提升,难怪一项网络调查得出了“百度是最好的老师”的结论。
三、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对于某些以讨论、实验为主的探索性教学篇章,需要学生参与的内容较多,常常一两节课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如果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探究“电流的物理效应”实验中,为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可在课前安排任务,下发导学案给每个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装置投影于大屏幕之上,学生一边对照学案要求,跟随教师的示范安装测试电路,一边观察、记录,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浪费,有效地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有利于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动态观察
实验结果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受时间、空间限制,以及农村中学实验器材的短缺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许多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都极不理想。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能使微观的物理现象宏观化、静态的物理现象动态化,其中Flash动画软件就是一款不错的万能实验平台。教师利用Flash软件自制或下载的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就可以直观、形象地观察到电流的产生、磁感应线的环绕、水的三态变化等模拟现象。不但直观形象,动态显明,而且极大地节约了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有利于拓展物理实验的范围
信息技术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常规课堂上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具体化。如测量速度、加速度、力和电压、电流、电功率等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正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在生活中无法观察或熟视无睹的物理现象抽象出来,让他们不仅能学到许多身边的物理知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提高观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信息技术改善了常规教学的不足,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视觉空间,极大地拓展了物理实验的范围。
六、有利于将物理知识生活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理知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转化成了我们的日常用品,如电视、手机、移动网络等,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物理,把生活经验化,物理问题生活化,体现“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其本质就是把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物理知识生活化。